成语拼音:huì jí jì yī
成语解释:讳:忌讳;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成语出处: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 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繁体字形:諱疾忌醫
英文翻译:hide one 's troubles and take no remedial measures
讳:1.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讳:隐讳。直言不讳。2.忌讳的事情:犯讳。3.旧时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叫讳。也指所讳的名字:名讳。4.姓。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忌:1.忌妒:忌刻。猜忌。2.怕:顾忌。忌惮。3.认为不适宜而避免:忌嘴。忌生冷。4.戒除:忌烟。忌酒。
医:1.医生:军医。牙医。延医诊治。2.医学:中医。西医。医科。他是学医的。3.医治:医术。他把我的病医好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根本办法。4.姓。
“讳疾忌医”到底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公司同事小王最近总咳嗽,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却摆摆手说“没事,多喝热水就行”。结果拖了两个月,病情加重才后悔没早治疗。这就是典型的“讳疾忌医”——明明有问题却不肯面对,直到情况恶化才行动。
为什么人们会逃避问题呢?想象你家水管漏水,你拿毛巾堵住水渍却不找师傅修理。表面上暂时看不见水迹,但墙体早已发霉腐烂。职场中也常见类似现象:某项目明明存在漏洞,负责人却用“再观察看看”搪塞,最终导致客户投诉。逃避虽能短暂缓解焦虑,却让问题像滚雪球般扩大。
换个角度想:讳疾忌医是否完全负面?我曾遇到个有意思的案例。朋友阿琳发现孩子成绩下滑,没有立即请家教,而是花两周观察学习状态,最终发现是同桌霸凌导致的心理问题。这种“暂缓行动”反而促成更精准的解决方案。可见关键不在是否立即处理,而在是否有持续关注的诚意。
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这个陷阱?有个简单方法:建立“问题体温计”。就像我们定期量血压,可以每月自问:工作是否有卡点?人际关系是否紧绷?身体健康指标是否异常?上周邻居李叔就靠这个方法,在体检时主动要求增加肠胃检查,及时切除了早期息肉。
观察发现,越是成功的人越少犯这个错误。某科技公司CEO在访谈中透露,他要求团队每周必须上报三个“最可能翻车的隐患”。这种主动暴露弱点的勇气,反而让企业连续五年实现零重大事故。就像老话说的:承认屋顶有破洞,才能迎来修葺的阳光。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医院急诊室数据显示,周末接诊的慢性病急性发作案例比工作日多35%。部分患者坦言“不想耽误上班”才拖延就医。这提醒我们:对待生活难题,既要有及时处理的敏锐,也要懂得区分轻重缓急的智慧。毕竟,预防永远比补救更省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