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è shēn chǔ dì
成语解释:设:假设;处: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成语出处:宋 朱熹《礼记 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設身處地
英文翻译:place oneself in others ' position
设:1.设立;布置:设防。设宴。总部设在北京。2.筹划:设计。想方设法。3.假设:设想。设x=1。设长方形的宽是x米。4.假如;倘若:设有困难,当助一臂之力。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处:[chǔ]1.居住:穴居野处。2.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处得来。处不来。他的脾气好,挺容易处。3.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地处闹市。处变不惊。设身处地。我们工厂正处在发展、完善的阶段。4.处置;办理:论处。处理。5.处罚:处治。惩处。处以徒刑。6.姓。[chù]1.地方:住处。心灵深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也指某些机关:科研处。总务处。办事处。联络处。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设身处地”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但生活中处处都能用上。比如朋友和你抱怨工作太累,你可能会说:“如果我是你,可能早就崩溃了。”这时候你其实在尝试代入对方的处境,这就是最简单的“设身处地”。
有人问:为什么我们总说“理解万岁”,但实际做起来却很难?答案可能藏在思维惯性里。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人,比如父母常说“我当年哪有你这么好的条件”,而孩子觉得“你们根本不懂现在的压力”。这时候如果能换到对方的位置想一想——父母经历过物质匮乏的焦虑,孩子面对的是信息爆炸的竞争压力——矛盾点就会清晰很多。
工作中也常有需要“角色转换”的场景。同事的方案被领导否决,你可能会觉得“这方案确实不成熟”。但试着想象:如果是自己熬夜做的方案被当场否定,第一反应是不是也会感到委屈?这种思维训练不仅能避免冲突,还可能发现同事方案里隐藏的闪光点。我自己就经历过类似情况,后来发现那个被否定的方案里其实有个非常巧妙的用户洞察。
有人困惑:设身处地会不会变成无底线迁就?其实真正的共情和盲目妥协有本质区别。比如看到老人插队,与其直接指责“你怎么不守规矩”,不如先想“他是不是有急事”,但理解原因不代表认同行为。这时候可以说:“您是不是赶时间?我们都在排队,我帮您和前面的人商量下?”既照顾了对方需求,又维护了规则。
现代社会的很多隔阂,本质上都是视角差异造成的。当我们在网上看到不同观点时,先别急着反驳。试着问自己:“如果我在对方的成长环境里,会不会形成类似的看法?”这种思考方式不能消除所有分歧,但至少能让对话继续下去。我越来越觉得,这种能力就像社交场合的“缓冲垫”,既保护他人,也保护自己不被尖锐的观点所伤。
培养设身处地的思维,其实可以从日常小事练起。下次点外卖迟到,别急着差评,想想送餐员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遇到司机绕路,先别认定是宰客,可能导航出了问题。这些细微处的理解,积累起来就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毕竟谁都希望自己被温柔以待,而温柔往往始于换位思考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