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ǎn jìn shā jué
成语解释: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黄天禄上马,提枪出营,见余化曰:‘匹夫赶尽杀绝,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趕儘殺絶
英文翻译:spare none
赶:1.追:你追我赶。学先进,赶先进。2.加快行动,使不误时间:赶路。赶任务。他骑着车飞快地往厂里赶。3.去;到(某处):赶集。赶考。赶庙会。4.驾驭:赶驴。赶大车。5.驱逐:赶苍蝇。6.遇到(某种情况);碰上(某个时机):赶巧。赶上一场雨。7.用在时间词前面表示等到某个时候:赶明儿。赶年下再回家。8.姓。
尽:[jìn]所有的:尽数。尽人皆知。[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早。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尽可能地减少错误。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先尽旧衣服穿。单间房间不多,尽着女同志住。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前头。尽北边。5.尽自:这些日子尽下雨。事情已经过去了,尽责备他也无益。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赶尽杀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结果小明为了赢,把所有人藏身的角落都翻了个遍,连树洞里的蚂蚁窝都没放过。这算不算“赶尽杀绝”?其实这个成语更多用在严肃场景,比如历史故事里,某位将军击溃敌军后仍要追杀残兵,旁人劝他:“对方已无还手之力,何必赶尽杀绝?”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不留余地”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公司会议上,老张的方案被同事质疑,他立刻拍桌子骂人,甚至翻出对方三年前的工作失误——这种行为不仅是“不留余地”,更接近“赶尽杀绝”,因为它带着彻底摧毁对方的攻击性。就像除草时连根拔起,看似高效,但可能让土地失去养分。
生活中其实藏着很多“赶尽杀绝”的变种。比如家长逼着孩子每天练琴六小时,美其名曰“培养毅力”,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发展其他兴趣的机会。这种过度追求完美的态度,本质上和成语传递的极端思维一脉相承。我自己就见过邻居家小孩,因为父母在学业上的“赶尽杀绝”,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值得思考的是:什么时候该坚持到底,什么时候该适可而止?去年社区改造时,物业要把所有老树砍掉种新苗,居民们提出“修剪杂枝比连根拔起更明智”,既保护了绿荫又美化环境。这个例子说明,解决问题时保留适度空间,往往比极端手段更能实现长期效益。
现代社会讲究共赢思维,“赶尽杀绝”式的做法正在被重新审视。就像手机行业的竞争,有企业曾试图通过专利战搞垮对手,结果反而促使整个行业加速创新转型。当我们放下“你死我活”的执念,或许能在看似对立的关系中找到意想不到的平衡点。
最后看个反差案例:云南某村庄为保护梯田生态,村民自发约定“捕鱼不用细网,打猎不捉幼崽”。这种世代相传的智慧,恰好与“赶尽杀绝”形成鲜明对比。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对待自然环境,留有余地的克制往往比极致追求更显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