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ē shuǐ mǎ lóng
成语解释: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繁体字形:車水馬龍
英文翻译:heavy traffic on the street
车:[chē]1.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马车。一辆车。2.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纺车。滑车。水车。3.指机器:开车。车间。4.车削:车圆。车螺丝钉。5.用水车取水:车水。6.转动(多指身体):车过身来。7.姓。[jū]象棋棋子的一种。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哎哟,说到"车水马龙"这个成语,咱们先来掰扯掰扯它的本意。这词儿字面上是说车辆像水流一样连绵不断,马匹像游龙般穿梭往来,现在嘛,多半用来形容街上特别热闹的场面。不过您可能要问了:"这成语跟咱们现在的生活有啥关系?"别急,咱们这就来唠唠。
记得上个月去北京三里屯那会儿,嚯!傍晚六点的十字路口,出租车排着队打双闪,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在车缝里钻来钻去,公交车的刹车声和喇叭声此起彼伏。这时候要过马路,您得学会见缝插针的功夫——这不就是活脱脱的"车水马龙"现场直播嘛!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热闹劲儿虽然让人头疼,却也透着城市的生命力不是?
可能有朋友要嘀咕了:"现在都新能源车时代了,'马龙'这个说法是不是过时了?"要我说啊,语言这东西就像流动的河,旧词装新酒才有趣。您看现在早晚高峰的高架桥上,电动车、共享单车、快递三轮混在一起,不同时代的交通工具都挤在同个画面里,这种魔幻现实感,用"车水马龙"形容反而更带劲儿。
前两天跟老同学视频,他说在老家县城开了间奶茶店。我问他选址有啥讲究,他嘿嘿一笑:"就得找'车水马龙'的地段!"原来他相中了新建的商业街,虽说现在还没完全开发,但每天来往的工程车、看房的中介电瓶车、凑热闹的行人已经络绎不绝。您瞧,这成语在现代商业选址里都成专业术语了。
要我说啊,现在人总抱怨生活节奏快,但换个角度看,"车水马龙"的街道就像城市的脉搏在跳动。上周六带孩子去动物园,返程时堵在二环上,孩子突然指着窗外喊:"爸爸快看!公交车上的广告屏在演动画片!"您说这多有意思——静止的车流里,流动的电子画面反倒成了风景线。
不过话分两头说,咱也不能光盯着热闹看。我有个搞城市规划的朋友就提醒,真正理想的"车水马龙"应该像交响乐团,各种交通工具各司其职。他们团队最近在研究潮汐车道和立体停车库,说是要让车流像音乐般有节奏地流动。要真能实现,那可比现在乱糟糟的场面强多啦!
说到底,"车水马龙"这个成语就像面镜子,照出不同时代的交通百态。下次您要是堵在路上心烦,不妨想想百年前的老北京城,那时候的马车、轿子、人力车挤作一团,跟咱们现在有啥本质区别?时代在变,热闹依旧,这不正是人间烟火气的生动写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