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 ōu wú quē
成语解释: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比喻国土完整。
成语出处:明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黔游日记》:“但各州之地,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金瓯无缺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国土完整
繁体字形:金甌無缺
英文翻译:unimpaired territorial integrity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瓯:1.小盆。2.杯子:茶瓯。3.浙江温州的别称。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缺:1.缺乏;短少:缺人。缺材料。庄稼缺肥缺水就长不好。2.残破;残缺:缺口。完满无缺。这本书缺了两页。3.该到而未到:缺勤。缺课。缺席。4.旧时指官职的空额,也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出缺。肥缺。补一个缺。
提到“金瓯无缺”这个成语,你可能会好奇: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金瓯”原指黄金打造的酒杯,比喻疆土完整,“无缺”就是没有缺损。合起来,它常用来形容国家领土完整、主权不受侵犯。比如,有人会说:“历史上,中原王朝强盛时,百姓常以‘金瓯无缺’为荣,认为山河稳固是国泰民安的象征。”
那问题来了: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国家层面吗?不完全对。虽然传统用法确实偏向政治和领土,但现代人也可以用它比喻团队、家庭或事业的完整性。比如:“公司经历危机后,老板感慨道:‘只要核心团队金瓯无缺,我们就有翻盘的机会。’”这种延伸用法让成语更贴近日常生活。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金瓯”而不是其他物品作比喻?这其实藏着古人的智慧。黄金象征珍贵,酒杯形状稳固且不易倾覆,暗含“守住根基”的深意。就像现在有人说“守护文化遗产就像保持金瓯无缺”,既强调价值,又突出保护的持续性。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把抽象概念具象化。比如朋友聊起社区改造,有人插话:“老城区的古建筑群能金瓯无缺,多亏了居民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你看,原本宏大的“完整性”话题,瞬间变得有画面感了。
再举个反例加深理解:如果有人说“战争让这片土地不再金瓯无缺”,你会立刻联想到分裂与伤痛。但换个角度,当人们谈论生态保护时,也能借用它:“湿地生态系统的金瓯无缺,需要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这说明,只要核心价值未受破坏,不同领域都能找到它的影子。
最后想分享一个观察:语言是活的。就像“金瓯无缺”从古代政治术语,逐渐演变为现代人表达“守护重要事物”的比喻,这种生命力恰恰证明了文化传承不是死守教条,而是不断赋予旧词新意的过程。下次遇到需要强调“完整性”的场合,不妨试试用它,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