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o
拼音 [náo bó]
注音 ㄣㄠˊ ㄅㄛˊ
繁体 鐃鈸
是否常用

铙钹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铙钹náo bó

    基本解释

    一种打击乐器。古称铜钹﹑铜盘﹑铜钵。其围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隋唐燕乐法曲中﹐有"铙钹"相和之乐。

    辞典解释

    铙钹  náo bá  ㄋㄠˊ ㄅㄚˊ  

    乐器名。铜制呈圆盘状的合击乐器,小的称为「铙」,声音较响亮。大的称为「钹」,声音较浑厚。
    《儒林外史.第四回》:「吃了开经面,打动铙钹、叮当,念了一卷经,摆上早斋来。」

网络解释

  1. 铙钹 (乐器)

    铙钹,náo bó,寺院法会时所用法器之一。铙与钹原为二种不同的乐器,后来混而并称为铙钹,而流传至今。

铙钹的单字解释

  • 1.击乐器。铜制,圆形,中间隆起部分小,正中有孔,每副两片。常和大钹配合演奏。多用于吹打乐。2.古代击乐器。青铜制,似铃而大,无舌,有柄,举奏。
  • 俗称镲。击乐器。铜制,圆形,中间隆起部分大,正中有孔,两片相击发声。形制大小不一。常用于吹打乐及戏曲、歌舞伴奏。

【铙钹】的常见问题

  1. 1. 铙钹配扬琴,听起来不会格格不入?

  2. 2. 宁撞金钟一下,不打铙钹三千。民谚 

  3. 3. 它包括全套的盔甲和一只绑了17支铙钹的半瞎麝鼠.

  4. 4. 这支曲子以铙钹的撞击声结束.

  5. 5. 他在剧团的乐队里,是专门打铙钹的.

  6. 6. 两声突出的铙钹将动荡的乐曲结束在G小调.

  7. 7. 上百面鼓,几百面锣,成百付铙钹,共鸣齐奏,音响如天地轰鸣,使人感受到当年唐太宗领兵征战的威风。

  8. 8. 那些番僧在这当儿,又把金鼓铙钹停止,换了一班笙箫鼓笛的细乐,吹打起来。

  9. 9. 鼓板、枣梆、马锣、铙钹四种乐器齐鸣,一槌二槌三槌四槌敲定后,就该演员上场表演了。

  10. 10. 它的乐器主要由鼓、锣、铙钹组成,还有“马锣”、“嗡号”(即海螺),带有古时军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