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字共有2个读音: [wěi] [kuí]

基本信息

汉字

注音

ㄨㄟˇ|ㄎㄨㄟˊ

笔画

总笔画:11

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

基本区 U+9697

其它编码

五笔:brqc 仓颉:nlhui 郑码:ynj 四角:76213

笔顺编码

52325113554

笔顺笔画

フ丨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

笔顺名称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撇 竖弯钩 撇折 点

隗的意思

[wěi]

古国名[Weistate]。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楚人灭隗。——《公羊传》

〈形〉高峻的样子。隗,高也。——《玉篇》

倒塌。有客乘之,隗若山颓。——《酒赞》

[kuí]

姓。

隗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wěi ㄨㄟˇ

高峻的样子。姓。

其它字义


kuí ㄎㄨㄟˊ

 ◎ 姓。

英语 high; lofty; surname

法语 éminent,noble,(nom de famille)​

隗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Kuí

〈名〉

(1) 姓

(2) 另见 wěi

基本词义


wěi

〈形〉

高峻的样子 [towering]

隗,高也。——《玉篇》

词性变化


Wěi

〈名〉

古国名 [Wei state]。地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

楚人灭 隗。——《公羊传》

wěi

〈动〉

(1) 倒塌 [collapse]

有客乘之,隗若山颓。——《酒赞》

(2) 另见 kuí

隗字的辞典解释

隗ㄨㄟˇwěi形

高。《说文解字·𨸏部》:「隗,高也。」同「嵬 」。

姓。如汉代有隗嚣。

康熙字典解释

隗【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正韻》午罪切《集韻》《韻會》五賄切,𠀤音頠。《說文》陮隗也。《玉篇》高也。《揚雄·甘泉賦》㟎𡼗隗虖其相嬰。《註》𡼗隗,猶崔嵬也。

又國名。《公羊傳·僖二十六年》楚人滅隗,以隗子歸。《鄭語》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

又姓。《左傳·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註》隗姓。

又《僖二十四年》昭公奔齊,王復之。

又通于隗氏。《註》隗氏,狄后。《周語》翟隗,姓也。《史記·秦始皇紀》丞相隗林。《註》隗,姓。林,名。

又《集韻》吾回切《韻會》魚回切,𠀤音桅。《集韻》高貌。

又人名。《戰國策》欲將報讎,故往見郭隗。《李白詩》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

又《集韻》《類篇》𠀤俱爲切,音龜。《集韻》山名。《字彙》大隗,山名。○按莊子徐無鬼篇: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具茨旣爲山,則大隗必非山也。

说文解字解释

说文解字

隗【卷十四】【𨸏部】

陮隗也。从𨸏鬼聲。五辠切

说文解字注

(隗)陮隗也。从𨸏。鬼聲。五辠切。十五部。

更新时间:2025-04-24 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