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ǐ zhà láng háo
成语解释:怪声怪气地呼喊嚎叫。
成语出处:欧阳山《三家巷》十四:“好吧,我只管去说说看,可你大清早,鬼吒狼嚎嚷什么呢?叫人听了好听!”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大声哭叫
繁体字形:鬼吒狼嚎
英文翻译:Howl of ghosts and wolves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吒:[zhà]同“咤”。[zhā]用于神话中人名。
狼: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嚎:1.大声叫或哭:狼嚎。2.同“号(háo)”。
“鬼吒狼嚎”这个成语,乍一听让人联想到阴森诡异的场景,但它到底该怎么用?举个最直接的例子:深夜独自看恐怖片时,突然音响里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朋友可能会调侃你:“这声音简直是鬼吒狼嚎,吓得我差点把爆米花撒了!”你看,这种夸张的语气既能形容声音的刺耳,又带点幽默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鬼哭狼嚎’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意思相近,但“鬼吒狼嚎”更强调声音的突然性与冲击力。比如公司开会时,两个同事突然为方案争执起来,领导敲着桌子说:“你们这动静跟鬼吒狼嚎似的,先冷静十分钟再继续!”这里用成语既化解了紧张气氛,又暗示争执过于激烈。
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怎么活用?想象一个新手司机倒车入库时,车轮蹭到路沿发出“吱——”的刺耳声,旁边的教练可能会苦笑:“别人倒车要钱,你倒车要命啊,这动静鬼吒狼嚎的!”这种略带夸张的调侃,反而能让尴尬的场景轻松起来。
个人觉得这类成语特别适合需要“夸张化表达”的场合。它不像“震耳欲聋”那样直白,却能通过画面感传递更丰富的信息。下次遇到孩子把电子琴按出刺耳和弦时,不妨试试说:“宝贝,咱们先把这鬼吒狼嚎的调子调小点?”既保护了孩子的创作热情,又委婉表达了意见。
语言就像调色盘,成语就是其中特别的颜色。掌握“鬼吒狼嚎”这类生动表达,日常交流时或许能多添几分趣味。毕竟生活需要严肃,也需要点恰到好处的幽默感,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