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ǎo yǔ huā xiāng
成语解释:鸟儿啼叫;花儿喷香;形容美好的景色。
成语出处:宋 吕本中《庵居》诗:“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繁体字形:鳥語蘤香
英文翻译:birds ' twitter and fragrance of flowers
鸟:[niǎo]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飞行。如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鸟类。2.(Niǎo)姓。[diǎo]同“屌”。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香:1.(气味)好闻(跟“臭”相对):香水。香皂。这花真香。2.食物味道好:饭很香。3.吃东西胃口好:这两天吃饭不香。4.睡得踏实:睡得正香呢。5.受欢迎;被看重:吃香。这种货物在农村很香。6.香料:檀香。沉香。龙涎香。7.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气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线香。蚊香。烧一炷香。8.亲吻:香面孔。9.姓。
清晨推开窗户,几只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院子里月季开得正艳,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花香——这大概就是"鸟语花香"最直观的画面了吧?比如同事老张总说:"周末去郊外走走,满山的杜鹃花配着画眉鸟叫,这才叫真正的鸟语花香!"可见这个成语自带沉浸式体验感。
有人问:鸟语花香只能用来写风景吗?前两天听邻居王婶夸她儿媳:"小两口把阳台改造成小花园,每天听着鸟叫侍弄花草,家里都透着股鸟语花香的劲儿。"你看,温馨的家庭氛围也能用这个词形容,成语的妙处就在灵活运用。
记得有次逛古镇,导游指着青石板路旁的老槐树说:"当年文人墨客最爱在这儿喝茶,说是'蝉鸣伴墨香,也算别样鸟语花香'"。这个例子让我突然明白,成语的意境可以超越字面——没有真鸟真花,只要有那份闲适雅致,照样能品出韵味。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新建的社区公园总爱在宣传册写"打造鸟语花香的居住环境"。这背后其实藏着现代人的小心思——科技越发达,我们反而越渴望亲近自然。就像我每天通勤路上,总要绕道穿过那片种满丁香树的小巷,听着白头鹎的晨曲,比喝咖啡还提神。
说到这儿,想起去年参加的生态论坛。有位专家展示数据:"城市每增加10%的绿化覆盖率,鸟类品种能新增3-5种。"这让我对"鸟语花香"有了新理解:它不仅是诗意的表达,更是衡量生活环境的重要指标。下次看到小区新栽的海棠树,或许该给物业点个赞。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宋朝诗人杨万里写过"莺啼如有泪,花湿最多情",虽没直接说鸟语花香,却把声音和香气糅合得更缠绵。有时候换个角度看成语,就像在花园里发现隐藏的小径,总能遇见意料之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