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ài
chá
拼音 [mài chá]
注音 ㄇㄞˋ ㄔㄚˊ
繁体 麦茬
是否常用

麥茬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麥茬mài chá

    基本解释

    麦茬 màichá

    [wheat stubble] 麦子收割后,残留在田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麦茬地

    辞典解释

    麦茬  mài chá  ㄇㄞˋ ㄔㄚˊ  

    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如:「麦子收割后,田里只见光秃秃的麦茬。」

网络解释

  1. 麦茬

    麦茬,是汉语词汇,解释为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部。

麥茬的单字解释

  •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多種,子實供磨麵食用,亦可用來制糖或釀酒。通常專指“小麥”(通稱“麥子”):麥田。麥收。麥飯豆羹(指農家粗茶淡飯)。2.姓。
  • 1.(茬儿)2.农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茎和根:麦茬儿。豆茬儿。3.指在同一块地上,作物种植或生长的次数,一次叫一茬:换茬。二茬韭菜(割了一次以后又生长的韭菜)。这块菜地一年能种四五茬。4.指提到的事情或人家刚说完的话:话茬。搭茬。接茬。5.势头:那个茬来得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