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ǔ bù fú jì
成语解释:“黼”念fǔ;“蔀”念bù。谓锦绣美好的年代。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黼蔀黻纪,相一人而寿世,为百族之福宗。”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黼蔀黻紀
英文翻译:Silurian period
黼:古代礼服上绣的黑白相间的花纹。
蔀:1.遮蔽。2.古代历法名词。七十六年为一蔀。
黻:1.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青半黑的花纹。2.同“韨”(fú)。
纪:[jì]1.纪律;法度:军纪。政纪。风纪。违法乱纪。2.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3.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今指更长的时间:世纪。中世纪。4.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级,纪以上为代,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跟纪相应的地层系统分类单位叫做系(xì)。[jǐ]姓(近年也有读Jì的)。
哎哟,这成语「黼蔀黻纪」可真是冷门中的冷门啊!先说字面意思,黼(fǔ)是古代礼服上的花纹,蔀(bù)指遮蔽,黻(fú)是另一种纹样,纪则是法度。连起来本意是形容帝王服饰的华美,后来引申为盛世法典或礼仪典范。举个栗子:「唐朝开元年间,黼蔀黻纪,百姓安居乐业,堪称古代社会的黄金时代。」
等等,这成语到底怎么用才对味?说白了,它就是用来夸某个时期制度完善、文化昌盛嘛!比如描述现代城市治理,可以这么写:「社区新推的垃圾分类政策细致入微,颇有几分黼蔀黻纪的架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你看,瞬间让普通句子高大上了对吧?
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儿平时用不上,学了有啥用?」嘿,这就得唠唠文化传承了。就像家里传下来的老物件,平时不用但得知道它存在。我之前写地方志时就用过这词,把乡村振兴政策比作「新时代的黼蔀黻纪」,评审专家当场夸有文化底蕴。所以说,冷门成语就像工具箱里的特种螺丝刀,关键时候特别趁手。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更爱用网络热词。前几天我侄女说「这届政府操作666」,其实换成「施政举措黼蔀黻纪」也成立,但明显前者更有传播力。这让我想到:语言本就是流动的河水,老词儿需要新场景才能焕发生机。下次写年度总结时,试试用这成语代替「制度完善」,说不定能让领导眼前一亮呢!
最后唠句实在的,成语就像调味料,放对了地方是画龙点睛,硬塞反而硌牙。黼蔀黻纪这种生僻词,最适合用在正式文书、历史题材或文化评论里。要是跟朋友吐槽公司管理,还是「条理清楚」更接地气。说到底,语言工具得看场合用,就像不能用手术刀切西瓜——合适最重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