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
  • d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 le bā dāng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妥帖。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6卷:“将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饭,拂拭净了桌椅。忙忙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当。”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七了八當

英文翻译:It's a mess

七了八当的意思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了:[le]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a)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这个小组受到了表扬。水位已经低了两米。b)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你先去,我下了班就去。他要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也很高兴。2.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a)表示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某种情况:下雨了。春天了,桃花都开了。他吃了饭了。天快黑了,今天去不成了。b)表示在某种条件之下出现某种情况:天一下雨,我就不出门了。你早来一天就见着他了。c)表示认识、想法、主张、行动等有变化:我现在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本来不想去,后来还是去了。d)表示催促或劝止:走了,走了,不能再等了!。好了,不要老说这些事了![liǎo]1.完毕;结束:了结。了账。没完没了。一了百了。不了了之。这事儿已经了啦!2.放在动词后,跟“得、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办得了。做得了。来不了。受不了。3.完全(不);一点(也没有):了不相涉。了无惧色。了无进展。4.姓。5.明白;懂得:了然。了解。明了。了如指掌。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当:[dāng]1.担任:他当组长。2.承担:敢作敢当。3.主持:当家。4.相称:旗鼓相当(比喻实力相等)。5.应该:理当如此。6.介词。1.组成时间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当我到家时,他已经走了。正当大家吃饭的时候,他回来了。2.组成处所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当众出丑。当着大家的面把话讲清楚。7.阻挡:人民军队,锐不可当。8.拟声词。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丁丁当当。9.抵得上;等于:一以当十。[dàng]1.合适:处理得当。3.以为:我当你走了。4.当作:别把我当客人看待。5.指事情发生的(时间):当年。6.向当铺抵押实物借钱:把金表拿去当了。7.抵押在当铺里的实物:赎当。

成语评论

七了八当”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绕,但生活中其实处处能遇到它的影子。比如有人整理房间时,把袜子塞进鞋柜、书本堆在床头、零食摊在茶几上——东西倒是归位了,可整体看起来还是乱糟糟的。这不就是典型的“看似完成实则混乱”吗?

有个朋友上周装修新房,墙面刷了三种颜色,家具混搭了五种风格,最后摸着后脑勺问我:“怎么每个角落都布置了,反而像杂货铺?”这正是成语的精妙之处:当事情被拆分成太多碎片化操作,即便每件都做了,整体效果却可能离初衷越来越远。

有人要问:那怎么避免“七了八当”呢?其实关键在于抓住主线。就像写文章要先列提纲,做项目得明确核心目标。去年我帮社区策划义卖活动,最初设计了二十多个环节,后来砍掉九成,只保留“故事分享+自由捐赠”两个模块,反而筹到了往年三倍的善款。

现代人常陷入“伪充实”的陷阱:日程表填满小红点,待办清单长得能绕地球半圈。但真正重要的那两三件事,往往被淹没在琐碎事务里。就像手机里存着八百张照片,想找去年生日合影时,得翻五分钟才能看到——这种“完成感”其实最骗人。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公园里跳广场舞的阿姨们,动作整齐划一;而旁边跟着学的年轻人,手脚总不在节拍上。倒不是年轻人不努力,而是他们总想着同时兼顾手机录像、表情管理和动作标准,结果每样都差点意思。有时候,少即是多还真不是句空话。

下次遇到需要多线操作的事情,不妨试试“减法思维”。就像整理行李箱,先放进三件必备品,其他零碎物件自然能找到合适空隙。毕竟生活的艺术,不在于把每个角落都塞满,而在于让重要的事物恰如其分地闪光。

"七了八当"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