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ǒu
  • zu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 kǒu bā zuǐ

成语解释:同“七嘴八舌”。

成语出处:鲁迅《坟·我之节烈观》:“既不羞自己怯弱无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惩办,只是七口八嘴,议论他死了没有,受污没有,死了如何好,活着如何不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状语;形容人

繁体字形:七口八嘴

英文翻译:at sixes and sevens

七口八嘴的意思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嘴: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的话:嘴甜。别多嘴。

成语评论

七口八嘴”到底是个什么画面?想象一下家庭聚餐时,桌上刚端出一盘红烧肉,小侄女喊着要蘸糖,爷爷坚持必须配蒜泥,妈妈念叨着“别吵了先拍照”,爸爸则端着碗问“汤勺在哪儿”——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七口八嘴”现场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七嘴八舌”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意思相通,都形容众人杂乱说话的状态。就像春游时班里突然决定要去哪个公园,四十个孩子四十种提议,老师举着扩音器都压不住的声浪,这时候用“七口八嘴”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为什么这种场景总让人又爱又恨?上周公司开会时我深有体会。新产品命名环节,设计部说要体现科技感,市场部坚持要接地气,财务部冷不丁插话“注意商标注册费”。虽然当时觉得脑壳疼,但事后回想,正是这些不同角度的碰撞才让方案更周全。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种“混乱”往往藏着解决问题的钥匙。记得小区物业改造投票时,起初业主群里几百条消息吵得不可开交。后来组织者把意见归类成“绿化改造”“停车位调整”“儿童设施更新”三大类,用在线文档实时同步进度,居然两周就达成了共识。

在短视频刷不停的今天,“七口八嘴”有了新内涵。你看直播间里,弹幕雪花般飘过:“主播穿帮啦!”“链接在哪?”“能不能试下蓝色款?”这种即时互动看似嘈杂,实际上创造了独特的参与感。我常想,要是古人也有直播间,估计《论语》里会多出不少弹幕体对话。

面对七口八嘴的场面,关键是要找到“乱中有序”的节奏。就像交响乐团调音时各种乐器都在试音,指挥家举起指挥棒的瞬间,所有声音就会自动汇成和谐的旋律。生活中遇到意见纷纭时,不妨把自己当作那个寻找节拍的指挥家。

有个现象很有趣:越是熟悉的环境,越容易产生七口八嘴的讨论。家族群里转发养生文章时,三姨发60秒语音说有效,表姐贴出知乎辟谣帖,舅舅默默扔了篇丁香医生链接。这种信息碰撞虽然让人眼花缭乱,但何尝不是当代人获取多维信息的独特方式?

下次遇到七嘴八舌的场面,别急着喊“安静”。那些此起彼伏的声音里,可能有你没想到的好点子,也可能藏着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连接方式。就像老茶馆里说书人醒木一拍,满堂茶客的议论声反而成了故事最好的背景音。

"七口八嘴"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