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uǐ
  • sh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 zuǐ bā shé

成语解释: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成语出处:《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人

繁体字形:七嘴八舌

英文翻译:all sorts of gossip

七嘴八舌的意思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嘴: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的话:嘴甜。别多嘴。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成语评论

七嘴八舌”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七张嘴、八条舌头”,常用来形容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意见纷杂的场面。比如家庭聚餐时,长辈催婚、小孩闹着吃零食、妈妈唠叨少喝饮料……这种热闹又混乱的场景,可不就是“七嘴八舌”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情况是不是只会出现在日常生活里?”其实不然。记得去年公司开头脑风暴会时,设计部说要搞赛博朋克风格,市场部坚持小清新路线,老板突然插话建议加国潮元素,整个会议室瞬间成了菜市场。你看,职场里的“七嘴八舌”反而可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总喜欢用这个成语?或许因为它生动捕捉到了群体交流的独特魅力——虽然嘈杂,但充满生命力。就像春晚上的小品里,几个配角围着主角争论不休,观众却看得津津有味。这种“混乱中的有序”,正是汉语成语的智慧所在。

换个角度看,“七嘴八舌”在数字时代有了新注解。如今微信群里的消息轰炸、直播间弹幕刷屏、短视频评论区互怼,不都是现代版的“七嘴八舌”吗?有意思的是,虽然信息过载让人头疼,但这种全民参与的讨论方式,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垄断。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它不带褒贬的中性气质。既可以是邻里纠纷时的聒噪,也可以是学术研讨会的思想碰撞。就像上周参加读书会,大家为《三体》里的黑暗森林法则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反而理清了逻辑漏洞。这种“七嘴八舌”,谁说不是智慧的催化剂呢?

不过也要警惕“无效喧哗”。记得有次社区开会讨论垃圾分类,有人扯到物业费涨价,有人抱怨停车位不足,结果三小时都没达成共识。可见,热闹的讨论需要引导才能转化为建设性成果。如何在“七嘴八舌”中保持理性思考,或许是当代人需要修炼的新课题。

语言的魅力在于它的延展性。当我们用“七嘴八舌”描述市井烟火气时,是否想过它也能成为观察社会百态的棱镜?从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到国际论坛的多元发声,这个古老的成语始终在记录着人类交流的原始冲动与进化轨迹。

七嘴八舌的造句

  1. 造句 同学们围着老师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希望多开展些有趣的活动。
  2. 造句 大家正在七嘴八舌地议论小明。
  3. 造句 球迷们一面看足球比赛,一面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4. 造句 大家的七嘴八舌把奶奶都吵糊涂了,不知道该干什么好了。
  5. 造句 这时,爷爷和游人都围上来了。大家义愤填膺,七嘴八舌地说:“没收他的鸟枪!”“拉他到管理处去”“不讲文明,人人要管!”那青年人立刻耷拉着脑袋溜走了。
  6. 造句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关切地问着我。
  7. 造句 于是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个问"老师,为什么你一笔画出的墨有深有浅呀?"。
  8. 造句 至于那本书的内容,孩子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但都无法得到证实。讲台离门不远,贝基从旁边走过时恰好看到钥匙还在锁孔上晃悠。
  9. 造句 对这个问题,他们还是七嘴八舌地争论不休。
  10. 造句 他还没把话说完,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了。

"七嘴八舌"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