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 zǐ bā xù
成语解释: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见《旧唐书·郭子仪传》。后因以“七子八婿“形容子、婿众多。
成语出处:《旧唐书·郭子仪传》载: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子女
繁体字形:七子八壻
英文翻译:Seven sons and eight sons in law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婿:1.女婿,女儿的丈夫:翁婿。2.丈夫:夫婿。妹婿。
“七子八婿”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场景,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古代某位官员退休后,家里七个儿子、八个女婿个个成家立业,逢年过节聚在一起,真是“七子八婿,满堂欢笑”。你看,这说的不仅是人多,更暗含了家族兴旺的寓意。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是小家庭了,这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其实,成语的价值往往在于文化传承而非实际对照。比如描述一个创业团队时,可以说“公司虽小,但骨干成员各有所长,颇有七子八婿的协作精神”——这里就用比喻手法把“人多力量大”转化成了团队多元化的优势。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古人对家族关系的重视。就像现在有些大家庭聚会时,晚辈们分工张罗饭菜、布置场地,老一辈感慨“咱家也算七子八婿的阵容了”。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原意,又多了层温馨的生活气息。
有趣的是,我发现很多传统成语都在经历“语义扩容”。比如“七子八婿”原本特指儿子女婿数量,但现在有人用来形容“资源丰富的支持系统”——就像某个项目获得多方投资时,媒体可能报道“新科技企业迎来七子八婿般的资本助力”。这种创新用法让老词汇焕发了新活力。
关于成语的使用边界,个人认为不必拘泥于字面。关键在于能否精准传递想表达的画面感。比如描述直播带货的主播团队,可以说“五个选品师加八个运营,直播间里七子八婿各显神通”。这种活用既有趣味性,又符合现代人快速理解的习惯。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成语的使用方式会随着时代改变。与其纠结是否符合古代标准,不如关注它能否有效沟通。下次遇到合适的场景,不妨试试给“七子八婿”穿件新衣裳,或许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