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ào
  • mào
  • hu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 qiào mào huǒ

成语解释:同“七窍生烟”。

成语出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一天两天还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还没有信呢?俗语说的好,真是七窍冒火,五脏里生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气愤或焦急

繁体字形:七竅冐火

英文翻译:Fire with seven tricks

七窍冒火的意思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窍:1.窟窿:七窍。2.比喻事情的关键:诀窍。窍门儿。一窍不通。

冒:[mào]1.透出;往上升:冒汗。冒烟。冒火苗子。2.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冒雨。冒险。3.鲁莽;轻率:冒失。冒昧。4.假充:冒名。冒牌。[mò]〔冒顿〕(?—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火: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成语评论

你听说过“七窍冒火”这个成语吗?乍一听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夸张描写,其实它形容的是人极度愤怒的状态。比如一位外卖小哥因为超时被无理投诉,急得满脸通红、双手发抖,同事见了打趣说:“你这简直是七窍冒火啊!”这种生动表达比单纯说“生气”更有画面感。

为什么用“七窍”来表现愤怒?古人认为人的眼耳口鼻共七窍,当情绪激烈时仿佛有火从这些孔窍喷出。这种生理化的比喻让抽象情绪变得可视化——就像我们看到有人气得耳朵发红、鼻孔张大时,确实能直观感受到他的怒火值在飙升。

在职场场景里,这个成语同样适用。比如设计师的方案被客户反复推翻十几次,最后看到完全照搬竞品的修改意见,握着鼠标的手微微颤抖,这时候用“七窍冒火”描述他的状态,比说“很生气”更能让读者共情。

和“七窍生烟”有什么区别?这两个成语像同色系的渐变色:“生烟”侧重憋屈感,像是闷烧的炭火;“冒火”则强调爆发的态势,更适合用在情绪即将失控的临界点。比如孩子把墙面涂满蜡笔时,家长气到说不出话的状态就更适合用前者。

个人观察发现,现代人使用这类成语时常陷入两难:既想保持形象又要宣泄情绪。有次在超市看到大妈面对插队者,明明气得手指发颤,却硬生生把“七窍冒火”咽回去,转而用手机拍视频曝光——这种与时俱进的“灭火”方式倒是值得借鉴。

语言学家发现,具象化情绪词能降低沟通成本。当你说“老板的决定让我七窍冒火”,比抽象抱怨更容易获得理解。不过要注意使用场合,在正式汇报时说“这个数据让我七窍冒火”,可能真会点燃领导的情绪导火索。

面对让人火大的情况,与其让成语成真,不如学学茶水间阿姨的智慧。有次打印机卡纸导致重要文件泡汤,她边拆机器边说:“这玩意儿要是长七窍,现在冒火的就是它咯!”瞬间把办公室的焦躁情绪化成了笑声。你看,语言这把双刃剑,用得巧还能当灭火器呢。

七窍冒火的造句

  1. 造句 电梯口,万金有正七窍冒火地走向包房,边走边骂:“**大爷,敢玩弄老子的女人,见到你这个赵完松,不揍你我不姓万。
  2. 造句 说起自己的婚事,小块头烦不胜烦,七窍冒火,八窍冒烟,蹲到湖边,直往头上浇冷水,说:“马蒂尔德,怪只怪劳资管不住自己的家业。
  3. 造句 听着林一动带着嘲讽的话语,孙海良几乎气得七窍冒火,如果不是忌讳自己外在的美好形象,估计他早就动手打林一动了。
  4. 造句 柯翔听班主任老师这样一说,七窍冒火,原来低垂的头倏地就抬了起来,两眼金星迸射,不再像以前那样唯唯诺诺了:“老师您……胡说!”。
  5. 造句 魔功炽烈,犬牙暴涨,俨然就像是七窍冒火的爆猿,浑身散发出火红烈焰。
  6. 造句 二郎化作一股风似得跑进屋内,他的身后,杀气腾鞥,老张手持祖传杀猪刀,七窍冒火。
  7. 造句 犹如一只优美的凤凰,拖着长长的火焰,所有附近的仙人全部七窍冒火,浑身化作一个人形火炬在空中燃烧,片刻后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就消失在。

"七窍冒火"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