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o
  • sh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 jiǎo bā shǒu

成语解释: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亦作“七足八手”。

成语出处:李昌《回忆民先队》:“我们正七脚八手处理文件,收拾东西,警察已到院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繁体字形:七脚八手

英文翻译:All hands

七脚八手的意思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脚:[jiǎo]1.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2.物体的最下部:山脚。墙脚。3.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脚夫。脚行。[jué]同“角(jué)”。现多用角。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成语评论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家里大扫除时,全家人有的擦玻璃、有的拖地板、有的整理杂物,忙得热火朝天。这时如果有人推门进来,多半会笑着感叹:"你们这是七脚八手地在干活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用"七脚八手"形容这种场景?其实这个成语巧妙地用数字夸张,把多人协作时手脚并用的忙碌状态具象化。就像上周我们办公室搬打印机,三个同事一人扶机器、两人理线路,明明只有六只手在动,但那种默契配合的劲头,确实让人联想到"七脚八手"的画面。

换个角度看,这种集体行动真的能提高效率吗?记得去年社区组织义卖,起初大家各自为战,后来改成"七脚八手"式分工——有人布置摊位、有人登记物品、有人招呼客人,原本预计三小时的工作,提前四十分钟就完成了。这让我想到,关键不在于实际有多少人参与,而在于如何让每个人的力量形成合力。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会不会显得杂乱无章?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看似混乱的场面里往往藏着秩序。就像春游时同学们野炊,洗菜的、切肉的、生火的分工明确,虽然动作快得像在打仗,但最后总能准时开饭。这种动态中的协调,正是"七脚八手"的精妙之处。

个人觉得,现代生活特别需要这种协作智慧。上次帮朋友筹备婚礼,策划师、摄影师、花艺师各司其职,就像交响乐团里不同乐器的配合。当看到他们默契配合完成布景时,我突然明白:所谓"七脚八手",本质上是用集体的节奏感取代单打独斗的慌乱。

下次遇到需要协作的场合,不妨观察下周围人的动作韵律。那些看似纷乱的举手投足间,往往蕴含着解决问题的集体智慧。就像拼图游戏,每块碎片找准自己的位置,完整的画面自然就会呈现。

七脚八手的造句

  1. 造句 天神各显神通,七脚八手,一下子便把妖魔鬼怪一个个拿住,带着他们,随即便消失在天空中。
  2. 造句 看着他们七脚八手的背了教授出去,我终于松一口气。
  3. 造句 后面有几个队员早在那里等着,他们七脚八手扒光了黄毛的衣裤,就把黄毛的尸体硬塞进一个刚好容下一个人的铁盒里,再把铁盒塞进一个钢笼里,开始开动搅拌机。
  4. 造句 七脚八手帮他拿捏搓抹擦,看他转过脸大花猫似的。
  5. 造句 对付这么多人,就是自己七脚八手也忙不过来,看来只能看白眉能不能帮上忙了。
  6. 造句 天渐黑时,早已赶来的敬斋先生和郝五娃,以及几位胆大的村人,靠着舞动的稻草,打落了一些因寒冷飞行渐慢的胡蜂,才七脚八手地抢回了刘毓顺的尸体。

"七脚八手"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