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 cháng bā duǎn
成语解释:形容高矮、长短不齐。也指不幸的事。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左有顾大嫂,右有孙二娘,引一千余军马,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高矮、长短不齐
繁体字形:七長八短
英文翻译:be of uneven size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短:1.两端之间的距离小(跟“长”相对)。a)指空间:短刀。裤子裁短了。b)指时间:短期。夏季昼长夜短。2.缺少;欠:理短。缺斤短两。别人都来了,就短他一个人了。短你三块钱。3.缺点:取长补短。说长道短。揭短儿。护短。
“七长八短”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其实,它的本意是形容事物长短不一、杂乱无章的状态。比如家里装修时,木工剩下的边角料横七竖八堆在墙角,这时候用“七长八短”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七”和“八”这两个数字?这其实暗含了汉语的韵律智慧——数字组合形成节奏感,同时“七…八…”的结构本身就带有“不协调”的意味。类似的表达还有“七嘴八舌”“七上八下”,都是通过数字排列传递特定情绪。
生活中“七长八短”的现象无处不在。比如团队开会时,有人发言滔滔不绝,有人三句话就结束;朋友聚餐时,有人夹菜快如闪电,有人细嚼慢咽。这些场景看似普通,却生动展现了成语的现实投射。我常觉得,正是这些参差多样的状态,才让生活变得有趣。
不过,当“七长八短”变成问题怎么办?比如项目进度参差不齐,有人提前完成,有人严重滞后。这时候就需要主动介入调整——把太长的部分分解,给太短的环节支援。这让我联想到修剪盆栽,长短枝桠经过打理,反而能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七长八短”有了新含义。手机里同时弹出工作消息、亲友问候、广告推送,各类信息长短混杂扑面而来。我的应对方法是设置信息分级:紧急的立即处理,有趣的暂时收藏,无用的果断屏蔽。这种主动筛选,就像给混乱的线团理出清晰脉络。
说到底,“七长八短”既不是纯粹的贬义词,也不该被浪漫化。它更像面镜子,照出事物的本来面貌。当我们学会在差异中寻找平衡,在混乱中建立秩序,这个古老的成语便有了指导现实的生命力。下次遇到不顺时,不妨默念这四个字——接纳不完美,或许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