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tóu
  • li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 tóu liǎng xù

成语解释: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成语出处:宋 朱熹《答张敬夫书》:“则不免将一个心把捉另一个心,外面未有一事时,里面已是三头两绪。”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务繁杂

繁体字形:三頭兩緒

英文翻译:Three threads and two threads

三头两绪的意思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绪:1.本指丝的头,比喻事情的开端:端绪。头绪。千头万绪。2.残余:绪余。绪风。3.指心情、思想等:心绪。情绪。离情别绪。4.事业;功业:续未竟之绪。5.姓。

成语评论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早上要赶工作报告,中午得帮孩子准备学校活动,下午还得抽空陪父母去医院——这种“三头两绪”的状态,就像同时抛接三个火把的杂技演员,稍不留神就可能手忙脚乱。

举个具体例子:小王正在厨房炒菜,锅里油星四溅时手机突然响起客户电话,客厅里两岁孩子又打翻了零食罐。这种既要顾灶台、又要接电话、还得收拾残局的场景,不就是“三头两绪”最生动的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三头两绪和忙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头绪”二字。普通忙碌像在单行道上开车,而三头两绪更像是突然遇到五岔路口,每个方向都有紧急事务需要处理。就像程序员在修复系统漏洞时,既要排查代码错误,又要安抚投诉用户,还得准备技术文档。

我观察到现代人应对多线程任务时有个有趣现象:那些能把“三头两绪”处理得当的人,往往像熟练的乐队指挥。他们不一定同时演奏所有乐器,而是懂得给不同事务排列优先级。就像主妇在准备家宴时,会先把汤料炖上,趁着熬煮间隙切配菜,最后再炒需要现做现吃的热菜。

面对复杂局面时有个小窍门:把“三头两绪”具象化。试着用便利贴把待办事项按紧急程度贴在墙上,当看到原本缠绕在脑海里的思绪被可视化分解,就像把乱成一团的毛线球慢慢梳理成整齐的线轴。项目经理张姐就靠这个方法,在同时推进三个项目时依然保持高效。

其实换个角度看,“三头两绪”未必是坏事。就像春天的花园里,虽然要同时照料月季修剪、草坪打理和育苗工作,但正是这种多元并进的节奏,最终才能收获满园芬芳。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控制器,让纷繁事务像交响乐各声部般和谐共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