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gōng liù yuàn
成语解释:泛指帝王妃嫔。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泛指帝王的妃嫔
繁体字形:三宫六院
英文翻译:emperor 's harem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宫:1.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宫殿。行宫。故宫。东宫。2.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天宫。龙宫。月宫。蟾宫。3.庙宇的名称:碧霞宫。雍和宫。4.群众文化活动或娱乐用的房屋的名称:少年宫。民族宫。劳动人民文化宫。5.指子宫:宫颈。刮宫。宫外孕。6.姓。7.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见〖五音〗。
六:[liù]1.数目。五加一的和。2.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lù]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院:1.(院儿)院子:场院。四合院儿。院里种了许多花。2.某些机关和公共场所的名称:法院。国务院。科学院。博物院。电影院。3.指学院:高等院校。4.指医院:住院。出院。5.(Yuàn)姓。
“三宫六院”这个词大家可能听过,但具体怎么用呢?比如职场中,有人开玩笑说:“我们老板的办公室像三宫六院似的,部门经理天天排队汇报,连茶水间都分三六九等。”这里用“三宫六院”暗讽层级森严的管理模式,既形象又有画面感。
有人问:“为什么用‘三宫六院’形容职场?”其实核心在于这个词自带“权力集中”和“等级分明”的隐喻。古代皇宫里,不同等级的妃子住在不同宫殿;今天用它比喻职场,能让人瞬间联想到复杂的权力网络。
再看历史剧里的用法。比如主角吐槽:“这朝廷里三宫六院的关系,比打仗还难对付。”编剧用这个词点破官场斗争的复杂性——表面富丽堂皇,暗地里暗流涌动。这种用法既符合历史背景,又能让观众会心一笑。
有人疑惑:“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比喻吗?”我的观点是,虽然封建制度已消失,但人性中追逐权力、划分圈子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某些社交圈子的“小团体”,本质上仍是“三宫六院”的现代变体,只是换了包装而已。
换个轻松的场景。朋友聚会时吐槽:“我家猫主子现在有三宫六院的气势,客厅沙发是正宫,书房窗台是东宫,连快递箱都成了临时寝宫。”这种幽默用法既消解了原词的严肃性,又赋予生活化趣味。
关键要明白:任何成语的生命力都在于活用。用“三宫六院”时,重点不在于复刻古代场景,而是抓住“等级制”“资源垄断”这些内核。比如形容某些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分配规则,说“算法打造的三宫六院”,反而比专业术语更易传播。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就像乐高积木,重组才能出新意。与其纠结“三宫六院”原本指多少个宫殿,不如关注它传递的集体认知:人们对权力结构的天然敏感。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或许才是成语真正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