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zhǐ xiàng gōng
成语解释: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成语出处:《宋史·王圭传》:“以其上殿进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低能的大官
繁体字形:三旨相公
英文翻译:Three plans for mutual benefit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旨:1.滋味美:旨酒。甘旨。2.意义;用意;目的:主旨。要旨。宗旨。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旨在进一步发展两国科学技术合作的决议。3.意旨,特指帝王的命令:圣旨。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三旨相公"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但具体是啥意思呢?其实它说的是一类只会机械执行命令的人。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办公室里有位同事,每次领导布置任务,他只会说"收到"、"明白"、"马上办",但遇到突发情况就完全不会变通,就像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
你可能要问了:这样的人为啥能当领导呢?这就要看具体环境了。有些传统行业确实更看重"听话"而不是"动脑",比如需要严格遵循流程的制造业,这时候"三旨相公"反而能保证不出错。但放到互联网公司的话,这种领导风格可能就会让团队死气沉沉。
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电视剧里的反派角色都符合这个特征。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赵参军,圣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完全不考虑百姓死活。这种看似"忠诚"的表现,其实暴露了思想上的懒惰——就像现在有些学生考试只会背标准答案,遇到开放题就抓瞎。
那要如何避免成为"三旨相公"呢?其实关键在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我有个朋友在银行工作,每次接到总行通知都会先问三个问题:这个政策适用于本地市场吗?客户可能有什么反应?有没有更好的落地方式?久而久之他反而成了部门里最受重视的智囊型人才。
换个角度看,现代企业里的智能客服其实就像电子版的"三旨相公"。它们能快速给出标准回复,但遇到复杂问题就转接人工。这说明完全按章办事的处事方式,在需要创造力的场景下就会露出短板。毕竟人不是机器,有时候打破常规才能找到新出路。
说到这儿想起个历史冷知识:明朝内阁首辅严嵩被戏称为"青词宰相",整天帮皇帝写祭天文书,看似位高权重,实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三旨相公"。这提醒我们:职位高低与思维活跃度未必成正比,关键要看在岗位上有没有注入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