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huái jiǔ jí
成语解释:《周礼 秋官 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
成语出处:《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三槐九棘
英文翻译:Three locust and nine thorn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槐:1.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可制黄色染料。花蕾和果实可入药。2.(Huái)姓。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棘:1.酸枣树,落叶灌木。有刺,果小味酸。种子供药用,治神经衰弱等。树可作嫁接大枣树的砧木。2.带刺草木的通称:荆棘。3.刺;扎:棘手。
“三槐九棘”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藏着古代职场的门道。举个真实的例子:老张在单位熬了二十年,终于升到管理层,同事私下议论:“他这可是三槐九棘的位置,不知道扛不扛得住压力啊。”这里的“三槐九棘”既点出了职位的显赫,也暗示了高处不胜寒的现实处境。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普通的“高官厚禄”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历史渊源。三槐象征三公,九棘代表九卿,原本特指周朝官制。比如电视剧里演皇帝议事,镜头扫过殿前槐树和棘木列队,旁白说“三槐九棘各归其位”,瞬间就让观众明白这是严肃的朝堂场景。
现代生活中怎么活用呢?看这个段子:互联网大厂年会上,CTO调侃CEO:“您坐的是三槐九棘的位子,我们这些码农就是墙角的狗尾巴草。”既化解了阶层差异的尴尬,又用古语增添了幽默感。这种用法跳出了原本的权贵语境,更适合当代人的表达习惯。
值得思考的是,成语的生命力在于演变。我注意到近年职场文章开始用“三槐九棘焦虑”描述中年高管的危机感,比如某篇10w+爆文写道:“摘掉工牌才发现,三槐九棘的光环带不进菜市场。”这种创造性转化让古老词汇焕发新生,比直说“中年失业”更有文学张力。
有个细节常被忽略:槐树和棘树其实都是带刺的。古人用这两种植物象征权位,或许暗含“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的警示。就像现在常说的“欲握玫瑰必忍其伤”,不同时代的智慧总能在某个节点相遇。这种跨越千年的隐喻关联,正是汉语最迷人的地方。
最后抛个问题:当00后开始用“三槐九棘”形容游戏里的顶级装备,这是不是语言发展的必然?我倒觉得挺有意思,就像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被印在潮牌T恤上,文化符号的迁移本就是鲜活的语言现场。只要核心含义不跑偏,老树发新枝未必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