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àng
  • xíng
  • xià
  • xi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àng xíng xià xiào

成语解释: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白虎通 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上行下俲

英文翻译:people follow the example of their superiors

上行下效的意思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效:1.效果;功用:功效。成效。无效。见效。2.姓。3.仿效:效法。上行下效。4.为别人或集团献出(力量或生命):效力。效劳。效命。

成语评论

上行下效”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的道理特别实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公司领导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泡茶看报,结果员工们也开始摸鱼刷手机——这就是典型的“上面怎么做,下面跟着学”。反过来,如果老板主动加班改方案,团队里熬夜的人可能也会变多。

为什么人们会不自觉地模仿上级?这其实和大脑的“镜像神经元”有关。人类天生会观察权威者的行为模式,下意识觉得“跟着做更安全”。比如孩子看到父母随手乱丢垃圾,哪怕嘴上教他“要爱护环境”,他大概率还是会学父母的动作。

最近遇到个真实案例:某小学推行垃圾分类,结果校长自己总把饮料瓶扔错桶。后来换了个天天蹲在垃圾桶旁分拣的校长,三个月后全校正确率从30%飙升到85%。这说明领导者的行动示范比口头要求有效十倍不止。

现代职场里的隐形传染朋友在互联网公司当主管,有次开会时他顺手回了个微信消息。接下来二十分钟,所有下属都在低头戳手机。现在他养成个习惯:只要有人在汇报,就把手机倒扣在桌上——神奇的是团队专注度真的提高了。

我觉得这个成语在数字时代有了新变化。以前可能只影响看得见的身边人,现在领导发条朋友圈,全公司都能看见他熬夜加班的照片,这种“表演式努力”反而容易引发焦虑。所以作为管理者,既要慎独,也要慎“晒”。

生活中还有个反常识现象:家长要求孩子多读书,自己却整天刷短视频。有个爸爸尝试每天晚饭后读纸质书,结果半年内孩子主动关掉电视的时间增加了47%。这证明“身教”不需要宏大叙事,持续的小动作反而更有渗透力。

说到最后,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某个场景里的“上行者”。当老师面对学生,家长面对子女,甚至老员工面对新人,我们的选择都在书写着“效”这个字的可能性。下次想抱怨别人做得不好时,不妨先看看自己投射了什么样的影子。

上行下效的造句

  1. 造句 俗话说,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也跟着仿效。
  2. 造句 领导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这样上行下效,就能带动大家一同进步。
  3. 造句 自从新经理上任以后,勤勉自励,同仁上行下效,工作绩效大增。
  4. 造句 如果一个社会总是你争我夺,于是上行下效,风俗必然败坏,道德必然沦丧。
  5. 造句 上行下效,当头儿的老违反规章制度,事情那能办好呢?
  6. 造句 皇帝为自己荷包着想,官员上行下效,贪污风气延续到清末,遂成为清朝衰败的主要原因。
  7. 造句 官吏廉明,上行下效,这个地方确实已经达到路不拾遗的境界。
  8. 造句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于是,即使一般银行工作人员,都可以滥用手中的权力。
  9. 造句 他的父母天天玩牌,结果上行下效,做儿子的也沾染了这种恶习。
  10. 造句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上行下效"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