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ì
  • jìn
  • s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zhì jìn shì

成语解释: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成语出处:唐 朱揆《谐噱录 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女性

繁体字形:不櫛進士

英文翻译:a gifted woman

不栉进士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栉:1.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2.梳(头发):栉发。栉风沐雨。

进: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进而。2.入,往里去:进见。进谒。进谗。3.吃,喝: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收入或买入: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奉上,呈上:进言。进奉。进献。6.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士农工商。4.军人:士兵。士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8.姓。

成语评论

小明第一次听到“不栉进士”这个词时,以为说的是古代不用梳头的读书人。直到看见姐姐在饭桌上边啃鸡腿边修改博士论文,妈妈突然打趣道:“咱们家这位不栉进士,连吃饭都在搞学术呢!”全家人哄堂大笑,他才明白这个成语的妙处。

这个成语到底在夸人什么?其实它专指才华横溢的女性。古代科举考试中,男子束发戴冠称为“栉”,而“不栉”正是对女性学者的俏皮比喻。就像李清照虽不能参加科举,但她的词作至今被奉为经典,正是“不栉进士”的完美诠释。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性别特指的说法吗?我倒觉得这个成语像块活化石,既提醒我们古代对女性的限制,又彰显了突破桎梏的智慧光芒。就像敦煌壁画里的供养人画像,既有时代烙印,又闪耀着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在杭州的丝绸博物馆,我见过当代绣娘用数字编程还原传统织锦工艺。她们左手敲代码,右手执绣针的样子,让我对“不栉进士”有了新理解——真正的才华从不受形式拘束,既能接续文化根脉,又能开拓全新疆域。

下次看到地铁里捧着专业书籍的女生,公园长椅上写生的银发奶奶,或是直播间里科普航天知识的90后女工程师,不妨在心里为这些“现代不栉进士”喝彩。才华从来不是某个性别的专属品,而是人类共同闪烁的星火。

这个古老的成语就像面多棱镜,不同时代都能折射出新光彩。它提醒我们:当看见真才实学之人,不必在意她是否束发戴冠,更不必计较出自哪个朝代——智慧的清泉永远在流淌,我们要做的只是俯身掬一捧清亮。

"不栉进士"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