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lín bù zī
成语解释: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不燐不緇
英文翻译:No phosphorus, no maintenance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磷:非金属元素,符号P,原子序数15。是维持动植物生命的重要成分之一。用于制磷肥、农药。常见的有白磷(黄磷)和赤磷(红磷)。白磷有毒,在空气中能自燃,燃烧时发浓烟,可用于制烟幕剂。赤磷无毒,暗红色,在空气中稳定,用于制安全火柴等。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缁:黑色:缁衣。
“不磷不缁”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说的道理特别实在。比如有人问:“在职场里总有人劝我学点‘圆滑’,但我不想丢掉自己的原则,该怎么办?”这时候就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回答:“小张虽然工作压力大,但始终坚持用合规的方式解决问题,不磷不缁的态度反而让领导看到了他的可靠。”你看,环境复杂不等于必须妥协,保持本色也能走通自己的路。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出淤泥而不染’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讲坚守本心,但“不磷不缁”更强调双重防御——既不被磨去棱角(磷),也不被染黑底色(缁)。就像社区里那位坚持垃圾分类的阿姨,面对邻居的冷嘲热讽,她既不跟着乱扔垃圾(不缁),也不因受排挤就放弃倡导(不磷),最终带动整栋楼养成了环保习惯。
现代人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适应环境就要改变自己。但以我的观察,真正能长久立足的人,往往是在保持核心特质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好比直播行业的主播小王,面对观众要求“更夸张的表演”,他选择优化内容质量而非跟风炒作,结果用真诚风格积累了稳定粉丝群。这或许印证了古话的智慧:守住内核的稳定,比盲目改变更重要。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周围人都说“时代变了,别太较真”时,我们该怎么判断何时该坚持、何时该调整?或许答案就藏在成语的细节里——磨不薄的是原则底线,染不黑的是道德良知,除此之外的枝节问题,本就可以随风而动。就像老字号餐厅既要守住秘方(不磷不缁),也要根据食客口味更新菜单,这两者从来都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