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o
  • zhī
  • z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tiāo zhī zōng

成语解释: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祧:古代帝王的

成语出处:清 黎庶昌《序》:“曾文正公略师班氏,其文规恢闳阔,遂崒然直哜两汉,况进于此者邪?故今断以马、班、韩、欧为百世不祧之宗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创业之祖

繁体字形:不祧之宗

英文翻译:revered earliest ancestor

不祧之宗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祧:1.古代祭远祖的家庙。后来也指继承先代。2.迁庙。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位迁到远祖庙里。只有本宗之始祖不迁,称不祧之祖。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宗:1.祖宗:列祖列宗。2.家族;同一家族的:同宗。宗兄。3.宗派;派别:正宗。禅宗。4.宗旨:开宗明义。万变不离其宗。5.在学术或文艺上效法:他的唱功宗的是梅派。6.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文宗。一代词宗。7.用于事情、货物、款项等:一宗心事。大宗款项。8.姓。9.西藏地区旧行政区划单位,大致相当于县。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不祧之宗”这成语,可能有人会挠头:“这词儿啥意思啊?”别急,咱先拆开看。“祧”是古代祭祀祖先的庙,而“不祧之宗”就是指不能被移出宗庙的祖先,引申为不可动摇的根基或典范。比如《论语》在儒家文化里就是“不祧之宗”——谁敢说它不重要?这就像家里祖传的老规矩,再怎么变也不能丢了根本。

那问题来了:这成语只能用在传统文化上吗?当然不是!比如老张的公司里,诚信经营的理念就是“不祧之宗”。哪怕市场风云变幻,他总说:“客户信任是命根子,这原则改不了!”你看,甭管是文化还是商业,核心价值一旦立住了,就是雷打不动的标杆。

不过啊,有人可能会嘀咕:“传统的东西就全对吗?”这得两说。好比咱村口的百年古树,你说它是“不祧之宗”吧,确实得保护;但要是树根烂了还硬扛着不治,那可就本末倒置了。所以说啊,关键得看本质——真正的“不祧之宗”得经得起时间考验,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少林寺,功夫可以创新,但“以武修德”的初心从来没变过。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家每逢过年必包饺子,这传统在他家就是“不祧之宗”。去年疫情回不了老家,全家愣是视频连线远程包饺子。要我说,这种仪式感就是亲情纽带,形式可以变,但团聚的意义永远在那儿摆着。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提个醒,可别把这成语当“免死金牌”使。就像手机支付刚出来那会儿,有人嚷嚷“纸币才是货币的‘不祧之宗’”,结果呢?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真正的“不祧之宗”从来不是固步自封的代名词,而是那些能让人心服口服的硬道理。您品,您细品,是不是这么回事?

"不祧之宗"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