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jià bù sè
成语解释: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成语出处:《诗经 魏风 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不参加农业生产
繁体字形:不稼不穡
英文翻译:not to do any farm work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稼:1.种植(谷物):耕稼。稼穑。2.谷物:庄稼。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穑:收割庄稼:稼穑。
哎哟,今天咱们来唠唠“不稼不穑”这个成语,你懂的,就是那种“不种田不收割”的懒人操作。不过别急着关页面啊,这词儿可不光是说种地的事儿,它更像一面照妖镜,专门照出那些光动嘴不动手的“甩手掌柜”。
举个栗子?比如隔壁老王天天念叨要创业,结果三年了连份商业计划书都没憋出来,你说这算不算“不稼不穑”?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这词儿和现代生活有啥关系?”问得好!其实现在职场上那些只会画大饼却不出力的领导,或者总想不劳而获的伸手党,都完美符合这个成语的气质。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成语背后藏着个哲学问题——价值到底怎么产生的?你看咱们老祖宗早就看明白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才是硬道理。就像我表弟总想当网红,结果连条像样的短视频都懒得拍,这不就是新时代的“不稼不穑”吗?
有个朋友最近跟我吐槽:“现在知识付费这么火,买课的人比听课的多,这算不算集体版的不稼不穑?”要我说啊,这得看后续动作。要是买完课真去实践了,那叫投资自己;要是只囤课不看,可不就跟买了种子不播种一个样嘛!
说实话,现在这社会“不稼不穑”的现象还真不少见。就拿家庭教育来说,有些家长给孩子报七八个兴趣班,自己却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这不就是典型的“自己不耕耘却指望孩子丰收”?不过咱们也别光盯着别人看,偶尔也得自省一下:今天背的单词是不是又拖到明天了?说好的健身计划是不是又泡汤了?
最后插句个人看法哈,虽然“不稼不穑”是贬义词,但换个角度想,现代社会也催生了很多新型“耕作”方式。比如做自媒体看似不用下地干活,但熬夜剪视频、想创意的过程,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播种与收获?关键还是得看有没有真付出,你说对吧?
说到底啊,不管是种庄稼还是搞事业,最实在的道理永远不变: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不会长金条。与其眼巴巴等着别人丰收,不如现在就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哪怕先刨出个小土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