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ì
  • bāo
  • bi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zhì bāo biǎn

成语解释: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繁体字形:不置褒貶

英文翻译:neither praise nor criticize

不置褒贬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置:1.搁;放:安置。搁置。漠然置之。置之不理。置诸脑后。2.设立;布置:装置。设置。3.购置:添置。置一些用具。

褒:1.赞扬;夸奖(跟“贬”相对):褒奖。褒扬。2.(衣服)肥大:褒衣博带(宽袍大带)。

贬:1.降低(封建时代多指官职,现代多指价值):贬黜。贬值。他曾被朝廷贬到边远地区做官。2.指出缺点,给予不好的评价(跟“褒”相对):他被贬得一无是处。

成语评论

哎呦,说到“不置褒贬”的成语啊,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比如“不置可否”这词儿,你肯定听过吧?同事问你“这方案行不行”,你回一句“这事儿嘛,再研究研究”,既不点头也不摇头——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不置可否”。这时候对方心里估计得嘀咕:“这到底是夸我还是损我啊?”

等等,问题来了:为啥人们爱用这种“不表态”的表达方式呢?嚯,这可得掰开揉碎了说。比如领导开会时来一句“大家有意见尽管提”,结果底下人回个“领导高瞻远瞩”——您品,您细品,这到底是真心夸赞还是话里有话?这种表达就像穿了个防弹背心,既不得罪人,又给自己留足余地,您说妙不妙?

再说个接地气的例子。朋友问你新买的衣服咋样,你摸着下巴说“挺特别的”。好家伙,这话可进可退——要是对方穿得真好看,这算夸奖;要是穿得跟个调色盘似的,那“特别”俩字儿可就意味深长了。这种表达方式啊,就跟手机里的飞行模式似的,说它没用吧,关键时刻还真能救命。

不过咱也得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种“不置褒贬”的套路用多了,容易让人觉得你像条泥鳅——滑不溜手。比方说谈恋爱时总说“你开心就好”,刚开始听着是体贴,时间久了对方准得炸毛:“您倒是给个准话儿啊!”所以说啊,这玩意儿就跟吃盐似的,得把握个度。

最后插句个人观点:现代人活得越来越像“人精”了。你看那些直播带货的,说产品“见仁见智”;点评餐馆时说“适合特定人群”——这些话术背后的弯弯绕绕,可比成语词典有意思多了。要我说啊,语言这玩意儿就是个双刃剑,用好了是艺术,用岔了可就是事故现场喽。

总之啊,下次再遇到这种“不褒不贬”的表达,您不妨多琢磨琢磨背后的潜台词。毕竟在这个人人都是语言艺术家的年代,能听懂弦外之音可比会背成语重要多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不置褒贬的造句

  1. 造句 西风催雪不置褒贬,站起身来昂首望向西边山峰。
  2. 造句 曹操曾经盖了一座花园;盖好之后,曹操去观看时,不置褒贬,只拿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
  3. 造句 曹操曾授意建一座花园,建成后,曹操前去观看,却不置褒贬,只是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
  4. 造句 总督大人不置褒贬的点了点头,随即站起身来,一边滔滔不绝的讲述起他当海盗时的光辉事迹,一边在酒馆里来回走动。
  5. 造句 曹操尝造花园一所,令张锋监工;造成,张锋请曹操往观之,曹操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