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biàn shū mài
成语解释: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脱离实际
繁体字形:不辯菽麥
英文翻译:be unable to tell beans from wheat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辩:争论;说明是非、真假:能言善辩。不容分辩。
菽:豆类的总称:不辨菽麦。
麦: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用来磨面粉,也可以用来制糖或酿酒,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多种。2.专指小麦。‖通称麦子。3.(Mài)姓。
哎哟喂,你听说过“不辩菽麦”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就是连豆子和麦子都分不清,形容人缺乏常识或者观察力差。比如有个朋友去乡下玩,看到田里的麦子说:“这韭菜长得真整齐!”旁边老农直接笑喷:“小伙子,你这可是不辩菽麦啊!”(笑)
那问题来了,为啥要用豆子和麦子举例呢?嘿,这俩作物外形确实有点像——都是细长叶子,不仔细看容易混淆。但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用途天差地别啊!就像有些人看问题只看表面,结果把职场当学校混,把应酬当真心聊,这不就是现代版的不辩菽麦嘛!
我跟你讲,这个成语现在可不止形容农业知识匮乏。比如上周公司新来的实习生,愣是把财务报表里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搞混了。主管无奈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啊,多少有点不辩菽麦的毛病。”不过咱也别笑话别人,谁还没个知识盲区呢?重点是要保持学习和观察的习惯。
说到这儿,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人分得清奶茶配料表里的代糖种类,却可能分不清稻子和稗草。你说这是进步还是退步?依我看啊,社会分工细化后,常识的定义也在变化。但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依然管用——凡事别急着下结论,多问多看准没错!
下次看到有人把香菜认成芹菜,先别急着笑。不如趁机科普下植物知识,再聊聊观察力的重要性。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认知能力,可比单纯记住几个成语重要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