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ě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ě shí há lí

成语解释:《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问。

成语出处:《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且食蛤蜊

英文翻译:And clams

且食蛤蜊的意思

且:[qiě]1.副词。1.暂且;姑且:你且等一等。2.〈方〉表示经久:这枝笔且使呢。2.文言副词。尚且,与“况”呼应:君且如此,况他人乎。3.文言连词。且…且…(边这样边那样):且谈且走。4.连词。并且;而且:水流既深且急。[jū]文言助词。相当于“啊”“呀”:狂童之狂也且。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蛤:[gé]1.蛤蜊、文蛤等双壳类软体动物。2.见〖蛤蚧〗。[há]青蛙和癞蛤蟆的统称。

蜊:见〖蛤蜊〗。

成语评论

且食蛤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成语出自《南史·王弘传》,原本用来形容一种“暂时放下烦恼,享受当下”的态度。比如有人工作压力太大,同事劝他:“先且食蛤蜊,明天再处理邮件吧!”这里就是用轻松的方式提醒对方别被焦虑淹没。

为什么古人会用“吃蛤蜊”来比喻这种状态呢?蛤蜊本身是常见海鲜,剥壳吃肉的过程需要专注,反而能让人暂时脱离杂念。就像现代人泡茶、拼乐高一样,简单的行为反而成为调节情绪的开关。这种“小事疗愈法”其实暗含心理学原理——通过具体行动转移注意力,帮助大脑重启。

在实际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怎么用?假设朋友创业失败,你可以说:“且食蛤蜊,先尝尝我刚烤的苹果派。”不是逃避问题,而是创造缓冲空间。就像运动员中场休息时喝水调整呼吸,短暂的停顿反而能提升后续表现。

有人可能质疑:这算不算教人躺平?其实两者有本质区别。且食蛤蜊强调的是“战略性暂停”,比如设计师对着电脑三小时毫无灵感,转而给绿植浇水时突然冒出创意。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反而符合大脑的运作规律。

我曾在赶书稿 deadline 时用过这个方法。当文字开始打结,就去楼下喂流浪猫十五分钟。毛茸茸的小动物蹭手心的触感,就像给生锈的齿轮加了润滑油,回来写作效率反而翻倍。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

下次遇到卡壳时刻,不妨试试“且食蛤蜊”哲学。可以是观察云朵形状,也可以是哼两句老歌,重点是把思维从死胡同里拽出来。就像疏通堵塞的水管,先关闸门才能更好清理。生活的智慧,有时候就藏在这些小贝壳里。

"且食蛤蜊"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