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ōng yāng xī gào
成语解释:谓到处恳求。
成语出处:《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口里虽如此说,心中割舍不下,依旧又往外边东央西告,只是夜里不进院门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東央西告
英文翻译:plead from one for another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央:1.恳求:央求。央人作保。2.中心:中央。3.姓。4.终止;完结:夜未央。长乐未央。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告:1.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告诉。告知。广告。报告。通告。忠告。2.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状。到法院去告他。3.为了某事而请求:告假。告贷。4.表明:告辞。自告奋勇。5.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告成。告罄。告一段落。事情已告结束。6.姓。
“东央西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字面意思。“东边央求,西边求助”,说的可不就是四处找人帮忙的样子?比如老张家孩子上学要托关系,他今天找亲戚、明天求同事,这不就是典型的“东央西告”嘛。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求爷爷告奶奶”有啥区别?其实两者都形容到处求人,但“东央西告”更强调动作的广泛性,就像撒网捕鱼似的到处试探。比如小王创业初期资金紧张,既跑银行贷款又联系投资人,甚至半夜还在发朋友圈募资,这种多线并进的求助状态就挺贴切。
现实中“东央西告”一定是贬义吗?我倒觉得要看场景。比如社区张阿姨为孤寡老人募捐冬衣,主动联系居委会、超市和志愿者团队,这种为他人奔波的“东央西告”反而透着温暖。关键区别在于:求助是为私利还是公益?是长期依赖还是临时周转?
咱们再换个角度想:为什么古人要创造这个成语?或许在农耕社会,邻里互助本是常态,但过度依赖他人就会遭人侧目。就像现代人遇到困难,偶尔求助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总把“你帮我搞定”挂嘴边,关系迟早会失衡。这让我想起同事老李的口头禅:“自己能解决的事,就别麻烦别人”——这话里藏着为人处世的智慧。
如今互联网时代,“东央西告”有了新形态。比如在知识付费平台同时购买五门时间管理课程,在各个微信群反复咨询装修建议,甚至同时加入八个减肥打卡群。这种看似积极求助的行为,有时候反而会陷入“病急乱投医”的怪圈。这时候不妨停下来想想:我们是真的需要帮助,还是用忙碌的求助掩饰内心的焦虑?
下次再听到“东央西告”的故事,不妨多问一句:故事主角最终解决问题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许正应了那句老话——“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自己先使上七分力,剩下三分再求人,这样的处世之道,或许比四处求助更能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