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ōng xún xī mì
成语解释:指到处张罗
成语出处:《平妖传》第十回:“比及让了他罢了,又来东寻西觅,只恐还在左近,放心不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到处张罗
繁体字形:東尋西覓
英文翻译:Looking for the West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寻:1.古代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2.姓。3.找1:寻求。寻觅。寻人。搜寻。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觅:找。寻求:觅食。觅路。
哎哟,说到“东寻西觅”这成语,大伙儿肯定不陌生吧?你比如说,小明为了找钥匙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这不就是典型的“东寻西觅”嘛!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到底啥时候用最合适呢?别急,咱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唠唠。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张大妈在菜市场转悠了俩小时,左手拎着茄子右手攥着葱,嘴里还念叨着“明明记得带环保袋了啊”。这场景用“东寻西觅”形容简直绝配!不过问题来了,这成语只能用在找东西的时候吗?嘿,您可别被字面意思骗了!比如老李为了给孩子挑辅导班,跑了十几家机构,这过程不也是“东寻西觅”的生动写照?
要我说啊,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刷手机查导航,少了点“东寻西觅”的乐趣。就像上周我去图书馆查资料,本来五分钟能搞定的事儿,硬是挨个书架摸过去,结果意外发现了本绝版书!这不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现实演绎么?
话说回来,有人觉得“东寻西觅”显得效率低下。这话我可不敢苟同!您瞅瞅那些搞科研的,哪个不是在数据海洋里东寻西觅才淘到金子的?就像我邻居王博士,为了找实验数据翻遍八十多篇论文,最后在参考文献的脚注里发现了关键线索。这过程虽然折腾,但正是“东寻西觅”的价值所在啊!
不过咱也得注意分寸,不能真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我二舅前阵子想创业,今天考察餐饮明天调研电商,半年过去了还在市场分析阶段打转。这种没目标的“东寻西觅”可就真成瞎忙活了。所以啊,关键还得带着脑子找,边找边琢磨,就像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说到底,“东寻西觅”这事儿吧,既是方法也是态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时候慢下来细细搜寻反而能找到真东西。就像我妈总说的:“好东西都藏在犄角旮旯里等着有心人呢!”您品品,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