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ōng chuāng shì fàn
成语解释:见“东窗事发”。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阴谋败露
繁体字形:東窓事犯
英文翻译:one 's criminal conspiracy was unmasked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窗:窗户:纱窗。玻璃窗。窗明几净。窗外一片喧闹声。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犯:1.抵触;违犯:犯法。犯规。犯忌讳。众怒难犯。2.侵犯:进犯。秋毫无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井水不犯河水。3.罪犯:主犯。盗窃犯。4.发作;发生(多指错误的或不好的事情):犯愁。犯错误。犯脾气。他的胃病又犯了。5.姓。
“东窗事犯”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常被误写为“东窗事发”,原意是指阴谋败露。比如有人偷偷挪用公司资金,自以为天衣无缝,结果被审计部门查账时发现漏洞,这时候就能说:“他挪用公款的事,最终还是东窗事犯了。”
为什么说“东窗事犯”常用来警示人们呢?这里有个核心问题:为什么隐瞒的事总会被发现?答案藏在人性规律里——侥幸心理只能暂时掩盖真相。就像邻居家孩子偷改考试成绩单,虽然躲过了家长会,但老师一通电话就让事情曝光。时间一长,漏洞总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
换个场景看,这个成语也能用在职场。比如同事A悄悄把团队成果占为己有,却在汇报时被领导追问细节,最终露了馅。这时候同事们会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搞小动作迟早东窗事犯啊。”这种案例说明,建立信任远比短期利益更重要。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科技发达了,隐瞒手段更高明,这个成语还适用吗?我个人观察发现,信息越透明,秘密越难藏身。去年某网红虚假宣传产品功效,原本以为删掉视频就能掩盖,结果网友的截屏和录屏让真相迅速传播。技术是把双刃剑,既方便隐藏,也加速暴露。
生活中更常见的是“小事犯大错”。朋友曾跟我分享过,他为了逃避健身卡违约金,假装搬家到外地,结果某次发朋友圈忘了关定位功能,直接被健身房经理抓个正着。这种现代版“东窗事犯”说明,再小的谎言也需要编织更大的谎言来掩盖,最终反而得不偿失。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这个成语传递的不仅是结局的必然性,更是过程的警示意义。与其担心事情败露后的尴尬,不如从一开始就选择更坦荡的处理方式。毕竟在这个数据留痕的时代,很多所谓的“秘密”,不过是当事人自以为的无人知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