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ōng
  • tǎo
  • 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ōng tǎo xī fá

成语解释:同“东征西讨”。

成语出处: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伐,运之无旁,按之无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战争

繁体字形:東討西伐

英文翻译:Crusade against the West

东讨西伐的意思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讨:1.征伐:征讨。2.探索;研究:研讨。3.索取:向敌人讨还血债。4.请求:讨教。5.招惹:讨厌。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伐:1.砍(树):伐木。伐了几棵树。2.攻打:征伐。讨伐。北伐。3.姓。4.自夸:伐善。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

成语评论

嘿,你听说过“东讨西伐”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原本形容四处征战、到处用兵的状态,但如今常被用来比喻一个人或组织同时处理多个复杂任务。举个例子吧:“老王这半年东讨西伐,既要开拓新市场又要处理供应商纠纷,人都瘦了一圈。”你看,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

等等,这成语是不是只能用在打仗或者工作场景?别急,咱们换个角度想。比如学生党也能用:“小张最近东讨西伐地准备托福、实习报告和社团招新,活脱脱成了时间管理大师。”这么一说,是不是突然发现这成语还挺接地气的?

话说回来,为啥古人要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呢?其实这里藏着个冷知识——古人习惯用“东西南北”泛指各个方向,就像咱们现在说“四面八方”一个道理。不过重点在于,这个成语特别擅长传达那种应接不暇的状态,不信你品品:“直播行业的主播们天天东讨西伐,既要研究新梗又要应对黑粉,比打仗还刺激!”

依我看啊,现代人用这个成语可比古人精准多了。就拿创业公司来说吧,哪个创始人不是东讨西伐地搞融资、招人才、做产品?不过得提醒一句,这么折腾可别把自己累垮了,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嘛。你说是吧?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现在还被网友玩出了新花样。刷短视频时看到个神评论:“当代打工人哪是朝九晚五,分明是东讨西伐——上午和甲方掰头,下午跟同事扯皮,晚上还得哄娃写作业。”别说,这改编还真把打工人的日常给说活了!

要是让我给这个成语画个漫画,肯定得画个三头六臂的超级英雄,左手拿着计划表,右手举着电话,脚底下还踩着平衡车到处跑。这不就是现代版东讨西伐的最佳写照吗?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还是得学会给生活做减法,别真把自己活成了成语里的战士。

下次遇到同时处理多件事的朋友,不妨笑着拍拍他肩膀:“兄弟你这东讨西伐的架势,怕是诸葛亮看了都得点赞!”保准能让他会心一笑。毕竟生活不易,能用成语调侃压力,也算是种智慧不是?

东讨西伐的造句

  1. 造句 随后它带着这个蚁群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最后终于征服了岛上的其它蚁群,并如愿地当上了蚂蚁国的国王。
  2. 造句 有*的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抗美援朝和自卫反击,何来今日中国几十年的。
  3. 造句 没有*的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抗美援朝和自卫反击,何来今日中国几十年的和平大环境?没有*时代打下的工业基。
  4. 造句 在此后的3个赛季中,米兰的瑞典三驾马车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威震亚平尼半岛,虽然没有获得冠军,但是一个第二,两个第三足以彪著史书。
  5. 造句 宇文成都在还是十几岁的孩子时便开始跨马从军,南征北战、东讨西伐。
  6. 造句 雪城乃是西南名城,三百年前曾联盟共妖魔,段风道行极高,长年东讨西伐,斩妖除魔,威望极高,有他相助又添几分胜算。

"东讨西伐"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