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ōng zǒu xī gù
成语解释:比喻顾虑多。
成语出处:《古诗源》卷三:“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東走西顧
英文翻译:full of worries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走: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行走。走路。孩子会走了。马不走了。2.跑:奔走。3.(车、船等)运行;移动;挪动:钟不走了。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你这步棋走坏了。4.趋向;呈现某种趋势:走红。走热。5.离开;去:车刚走。我明天要走了。请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辞):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7.(亲友之间)来往:走娘家。走亲戚。他们两家走得很近。8.通过: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气。走风。说走了嘴。10.姓。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顾:1.回头看;泛指看。例:回顾。举目四顾。2.拜访:三顾茅庐。3.照管;注意:奋不顾身。顾大局。4.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惠顾。顾客。5.文言副词。反而:足反居上,首顾居下。6.文言连词。但是;只是:虽年高,顾精神不减。
哎呦,这“东走西顾”的成语到底咋用啊?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比如职场新人小张,老板让他同时跟进两个项目,结果他一会儿跑市场部盯数据,一会儿又回工位改方案,忙得满头大汗却进度卡壳。这时候同事老王可能会调侃:“小张啊,你这东走西顾的架势,小心两头不讨好哦!” 你可能会问,这成语的核心是不是说人做事不专注?Bingo!说白了就是形容人犹豫不决或精力分散,像老牛拉破车——使了劲却跑不快。
再来看个生活场景!周末打算出门旅游的小李,先查了海南的机票,又刷到东北的雪景攻略,纠结三天愣是没订票。他媳妇忍不住吐槽:“你再东走西顾的,假期都要在家数头发了!” 哎,这时候问题来了——这成语只能用在具体行动上吗?其实不然!像做重大决策时反复横跳的心态,用“东走西顾”形容也超贴切,比如买房子挑花了眼、换工作拿不定主意这些情况。
说到这儿啊,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你们发现没?这个成语虽然带点批评意味,但用好了反而能化解尴尬。比如朋友A同时备考公务员和研究生,你可以打趣说:“你这东走西顾的备考策略,说不定能撞大运呢!” 既点出了问题,又给了鼓励。悄悄说句大实话,我倒觉得有时候适当“东走西顾”未必是坏事——关键得知道自己最终要啥,就像逛超市先货比三家再买单,总比闭着眼瞎买强吧?
最后来个冷知识!古人用“东走西顾”可不光是形容人哦。《战国策》里就有“譬若枭之东徙,西顾而鸣”的记载,连猫头鹰搬家都懂得回头张望呢!所以说啊,这成语用起来其实挺灵活的,既可以说人做事没主见,也能形容那种谨慎观察的状态。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别光想着批评,换个角度用说不定有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