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ēn
  • yu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ī ēn fà yuàn

成语解释: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絲恩發怨

英文翻译:gratitude for the slightest favour received or grudge against the slightest wrong done

丝恩发怨的意思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恩:1.恩惠:恩德。恩深似海。他对我有恩。2.(Ēn)姓。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怨:1.怨恨:抱怨。结怨。2.责怪:任劳任怨。事情没办好只能怨我自己。

成语评论

丝恩发怨”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但具体怎么用呢?比如你帮同事顺手递了份文件,对方可能记在心里,这就是“丝恩”;而如果你无意中说错了一句话,对方可能默默介意,这就成了“发怨”。生活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都在悄悄影响人际关系。

举个职场例子:小李刚入职时,隔壁工位的老王主动教他使用打印机。虽然只是小事,但小李一直记着这份“丝恩”,后来老王需要帮忙时,小李毫不犹豫地替他加班。反过来,如果老王某天开会时当众批评了小李的提案,即使语气不重,也可能变成小李心里的“发怨”,导致两人之后合作时有了隔阂。

有人会问:这么小的恩怨值得专门用成语描述吗? 其实这正是成语的智慧所在——它提醒我们,人际关系就像织毛衣,每一针每一线都算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日常互动,反而可能成为关系转折的关键点。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现代人常把“别往心里去”挂在嘴边,但身体却很诚实。就像上周我在地铁里被人踩了脚,对方没道歉,我虽然嘴上说没事,可接下来半小时都在心里吐槽这人没素质。这种微小情绪波动,不就是活生生的“发怨”吗?

换个角度看,主动创造“丝恩”其实性价比超高。比如邻居帮你收了快递,你顺手送对方两个老家寄来的橘子;健身房的陌生人教你调整器械姿势,你真诚说声“学到了,谢谢”。这些比头发丝还细的善意,往往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开花结果。

要注意的是,处理“发怨”比积累“丝恩”更需要智慧。朋友忘记你的生日,与其憋着生闷气,不如开个玩笑说:“我的生日蛋糕是不是被外星人劫持啦?”既表达了在意,又化解了尴尬。很多时候,主动沟通能把“发怨”重新拧成“丝恩”。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像个人际关系放大镜,让我们看见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情感丝线。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维系人与人的,往往就是这些细如发丝的温暖与体谅。

"丝恩发怨"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