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iū sān lā sì
成语解释:见“丢三落四”。
成语出处: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老是这样死活不顾,老是这样丢三拉四,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粗心
繁体字形:丢三拉四
英文翻译:miss this and that
丢:1.遗失;失去:钱包丢了。丢了工作。2.扔:不要随地丢果皮。3.搁置;放:技术丢久了就生疏了。只有这件事丢不开。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拉锯。拉纤。把车拉过来。2.用车载运:平板车能拉货,也能拉人。3.带领转移(多用于队伍):把二连拉到河那边去。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胡琴。拉手风琴。5.拖长;使延长:拉长声音说话。快跟上,不要拉开距离!6.拖欠:拉亏空。拉下不少账。7.抚养: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帮助:人家有困难,咱们应该拉他一把。9.牵累;拉扯: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要拉上别人?10.闲谈:拉话。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把皮子拉开。手上拉了个口子。“剌”[lǎ]见〖半拉〗、[là]同“落”(là)。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哎哟喂,你瞅瞅这"丢三拉四"的成语,简直就是为咱们这些健忘星人量身定做的嘛!比如老张去超市采购,明明清单上写着"酱油、鸡蛋、卫生纸",结果愣是只拎回来两袋薯片,这可不就是典型的"买东忘西,丢三拉四"嘛。
等等,这成语到底啥来头啊?据说是从古时候的记账先生那儿传下来的,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结果账本上数目老对不上,这才有了"三拉四扯"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形容人做事不仔细,像漏勺接水似的总留缺口。
你可能会问,现在都用手机备忘录了,咋还有人犯这种低级错误?嗐,科技再发达也架不住有人爱当"甩手掌柜"啊!就说上周同事小王吧,跟客户开会把U盘、笔记本、充电宝摆了一桌,散会后光顾着刷朋友圈,愣是把公司公章落在咖啡厅了,这不就是现代版"顾头不顾尾"的鲜活案例么。
依我看呐,这毛病其实跟时代节奏快慢关系不大。关键得学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出门前默念"手机钥匙钱包",工作时养成"做完就归档"的习惯,旅游时搞个"出门检查三步走"。就像我妈常唠叨的:"脑子记不住就用纸头记,纸头会飞就用手机拍",这话糙理不糙啊。
话说回来,偶尔犯点小迷糊也挺可爱的不是?上周我家那口子把遥控器藏冰箱里,全家翻箱倒柜找了俩钟头,最后发现时都快笑出眼泪了。这种"意外的喜剧效果",倒给平淡日子添了不少乐子。不过嘛,重要场合可千万不能学我这样马大哈,要不然真可能闹出"带着简历去面试,结果掏出来超市小票"的社死现场哦!
说到底,与其苛责自己"金鱼记忆",不如把健忘当作生活调味剂。你看那些武侠片里的大侠,哪个不是丢三落四才引出精彩剧情?只要别把结婚戒指当瓶盖扔了,偶尔的"七秒记忆"说不定还能成为朋友间的欢乐梗呢。记住咯,活得通透的人,连健忘都能转化成独家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