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ǎng ěr sāi dòu
成语解释: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兩耳僿豆
英文翻译:shut one's ears to sth.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塞:[sāi]1.堵;填:塞住漏洞。箱子塞满了。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瓶塞儿。软木塞儿。[sè]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塞责”“茅塞顿开”等。[sài]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塞外。要塞。边塞。
豆:1.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豆科。豆子。豆荚(豆角儿)。豆浆。豆绿。煮豆燃萁。目光如豆。2.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豆儿。3.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豆。4.姓。
你听说过"两耳塞豆"这个成语吗?乍听可能以为是讲种庄稼,其实它藏着个有趣的人生道理。这个成语原本是说驴子耳朵里塞豆子,结果既听不见主人吆喝,又吃不到眼前的豆子,现在多用来形容那些固执己见、拒绝接受建议的人。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张明明有高血压,医生反复叮嘱要少喝酒,可他天天抱着酒瓶说"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这不就像成语里的驴子吗?既听不进劝告,又享受不到健康。再比如职场中,小美坚持用十年前的方法做新媒体运营,同事建议她学习短视频制作,她却说"我这套最稳妥",结果账号流量越来越差。
为什么人们会"两耳塞豆"?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陷入思维定式时,大脑会产生认知闭合需求——就像给思想上了锁,这时候新信息反而会引发焦虑。但换个角度看,这种固执有时也源于对确定性的追求,就像在陌生森林里紧攥旧地图的行人。
我在工作中见过不少这样的案例。有位传统制造业老板,宁可看着订单减少也不愿尝试电商,直到女儿用抖音帮他直播卖货,三天卖出半年销量。这个转变过程就像拔掉耳朵里的豆子,虽然开始会不适应,但打开新世界后收获远超预期。
当然,坚持己见未必都是坏事。关键要区分"有原则"和"钻牛角尖"。就像导航软件需要定期更新地图,我们的认知系统也要保持适度开放。下次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不妨先当五分钟"卸豆者",说不定就能听到有价值的"新频道"。
观察周围你会发现,那些善于平衡坚持与开放的人,往往走得更远。他们像灵活的竹子——根基扎得牢,枝叶随风摇。与其两耳塞豆,不如留一只耳朵听世界,或许会发现,那些曾被忽略的声音里藏着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