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ǎng dào sān kē
成语解释: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谁听你两道三科,嚷似蜂窝,甜似蜜钵。”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兩道三科
英文翻译:Two courses and three branches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科:1.学术或业务的类别:科目。文科。理科。专科。牙科。妇科。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比处低,比股高):秘书科。财务科。总务处下面分三个科。3.科举考试,也指科举考试的科目:科场。登科。开科取士。4.科班:坐科。出科。5.生物学中把同一目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科,如松柏目分为松科、杉科、柏科等,鸡形目分为雉科、松鸡科等。科以下为属。6.姓。7.法律条文:金科玉律。作奸犯科。8.判定(刑罚):科刑。科罪。科以罚金。9.古典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如笑科、饮酒科等。
你听说过“两道三科”这个成语吗?乍一听可能觉得陌生,其实它源自古代科举制度,原指考生需要同时应对两种策论题和三门经义科考,后来引申为形容要兼顾多个领域的复杂任务。比如在当代职场中,项目经理既要懂技术开发(一道)、会数据分析(二道),还得掌握市场调研(一科)、团队管理(二科)和财务预算(三科),这不正是现代版的“两道三科”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跨领域能力是否必要?我们不妨看看现实案例。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小林,原本专攻用户界面设计,后来主动学习了基础编程和运营策略。当公司需要开发新产品时,她既能与工程师讨论技术方案,又能和市场部制定推广计划,最终项目效率比同类团队提升40%。这个例子说明,复合型能力往往能打破专业壁垒,创造更大价值。
不过要注意,追求“两道三科”不等于盲目学习。我曾见过新人同时报名编程、设计和商科课程,结果每项都浅尝辄止。我的建议是:先深耕核心技能,再像树木生长般自然延伸关联领域。就像建造房屋,地基稳固才能添砖加瓦。与其焦虑“全知全能”,不如建立“T型知识结构”——在某个领域足够深入,同时具备跨领域对话能力。
这种能力培养需要多长时间?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有位建筑设计师朋友,花了五年时间从纯设计转向智慧城市领域,现在能熟练运用物联网数据优化方案。他总结的经验是:每年选定1-2个关联技能重点突破,如同拼图般逐步构建知识网络。这种渐进式成长,既避免了学习焦虑,又能持续积累跨界优势。
看着窗外穿梭的外卖骑手,他们何尝不是现代“两道三科”的实践者?既要熟悉城市道路(一道),掌握订单系统操作(二道),还得具备客户沟通(一科)、时间管理(二科)和基础维修技能(三科)。生活处处都在提醒我们: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灵活运用多元技能,或许就是应对变化的最佳策略。
当夕阳把办公楼的玻璃幕墙染成金色,茶水间飘来现磨咖啡的香气。那些既能编写代码又会设计海报,既懂财务报表又能策划活动的职场人,正在用“两道三科”的智慧,悄然改写成功法则。这个世界永远奖励那些敢于跨出舒适区,在专业与通识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