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àng
  • shēn
  • shī
  • ji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àng shēn shī jié

成语解释: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成语出处: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喪身失節

英文翻译:To lose one's life

丧身失节的意思

丧:[sàng]1.丢掉;失去:丧尽天良。丧权辱国。2.情绪低落;失意:懊丧。颓丧。[sāng]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丧事。治丧。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成语评论

丧身失节”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联想到身体和名誉的双重损失,但它到底该怎么用?咱们先看个例子:一位古代官员因贪腐被揭发,不仅丢了乌纱帽,还让家族蒙羞——这时候可以说他“丧身失节”。这里既指失去官职(身),也指道德败坏(节),是不是挺贴切?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身败名裂”有啥区别?关键在“节”字上。比如某网红为了流量造假翻车,若用“丧身失节”,重点就在他突破底线、失去操守;而“身败名裂”更侧重名声扫地这个结果。这就好比煮汤时放盐还是放糖,虽然都能调味,但味道层次不同。

再举个现代职场例子。某公司高管泄露商业机密,导致企业破产,自己也锒铛入狱。这场景用“丧身失节”就比单纯说“违法犯罪”更有画面感——既丢了工作(丧身),又违背职业操守(失节)。你看,成语里藏着对双重后果的精准捕捉。

我发现这个成语在当代用得少,或许因为它自带“道德审判”的严肃感。但恰恰是这种特性,让它特别适合描述那些需要强调原则性错误的情境。就像裁缝手里的顶针,虽然不常被客人看见,却是缝制厚布料的关键工具。

最后留个思考:当我们在说“丧身失节”时,是否也在提醒自己守住某些底线?毕竟成语不只是语言化石,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生存智慧切片。下次遇到类似事件,不妨试试用这个词,或许能发现新的表达乐趣。

"丧身失节"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