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uàn qīn fǎng yǒu
成语解释:走亲戚,看朋友。
成语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六章:“像个平常串亲访友的人,不紧不慢地朝东北的黄庄走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走亲访友
繁体字形:串親訪友
英文翻译: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串:1.连贯:贯串。串讲。2.连贯起来的东西:珠子串儿。羊肉串儿。连不成串儿了。3.用于连贯起来的东西:一串珍珠。两串儿糖葫芦。4.勾结(做坏事):串供。串骗。5.错误地连接:电话串线。字印得太密,容易看串行。6.由这里到那里走动:走街串巷。串亲戚。到处乱串。7.担任非本行当的戏曲角色:客串。反串。串演。8.两种不同的东西混杂在一起而改变了原来的特征:串味。串秧儿。9.姓。
亲:[qīn]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2.婚姻:亲事。3.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4.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5.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6.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7.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qìng]〔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访:1.访问;探问:访友。来访。2.向人询问调查:访查。采访。
友:1.朋友:好友。战友。2.相好;亲近:友爱。友好。3.有友好关系的:友人。友邦。友军。4.姓。
哎哟喂,大家有没有发现“串亲访友”这词儿最近越来越常听到?说白了,它不就是逢年过节去亲戚朋友家唠嗑、送礼的热闹场景嘛!但真要让你举个成语例句,可能得挠挠头想半天。别慌,咱们今天就掰扯清楚。
先抛个问题:到底啥样的场景能算“串亲访友”的典型例子?举个栗子啊,张三过年带着腊肉去二舅家拜年,进门就喊“给您拜早年啦”,二舅乐得直拍大腿——这活脱脱就是“串亲访友”的现场教学版!你看,这成语可不只是字面意思,还透着股人情味儿呢。
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总说“走亲戚太麻烦”,这观念是不是得改改?要我说啊,科技再发达也替代不了面对面唠嗑的温暖。就拿上周的事儿说吧,我表弟用视频通话给三姑拜年,结果老人家愣是往手机屏幕前塞红包,逗得全家笑岔气——您瞧,这“串亲访友”的形式可以变,但那份惦记着对方的心意啊,永远不过时。
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和单纯的“拜访”有啥区别?您可问对人了!重点就在这个“串”字上。好比说正月里从大姨家转到表叔家,再拐去发小家,像串糖葫芦似的连成串儿,这才叫正宗的“串亲访友”。要是就单独去一家,那顶多算普通串门儿。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新鲜事儿。前两天在小区看见邻居李婶,左手拎着水果篮,右手牵着孙子,风风火火往隔壁楼冲。一问才知道,她这是要把疫情期间没走的亲戚都补回来。要我说啊,这种“报复性串门”虽然累人,但确实让冷清了好久的楼道又热闹起来了。
说到底,“串亲访友”这个老传统,就像陈年老酒越酿越香。别看现在年轻人总爱泡在网上,真到了重要日子,还是得老老实实拎着礼物上门。毕竟啊,隔着屏幕的问候再方便,也比不上见面时那个实实在在的拥抱来得暖心,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