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ín shí fèi zhù
成语解释:临:到,将要;箸:筷子。临到吃时却丢掉筷子。形容心神不宁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6回:“此用之所以卧不安席,临食而废箸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臨食廢筯
英文翻译:Food waste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废:1.不再使用;不再继续:废除。半途而废。这个煤窑废了。2.荒芜;衰败:废园。废墟。3.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的:废话。废报纸。废钢铁。4.肢体伤残:残废。废疾(残疾)。5.废黜。
箸:筷子。
“临食废箸”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藏着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想象一下:你饿了一天,终于等到饭菜上桌,刚拿起筷子准备大快朵颐,突然被紧急电话打断,不得不放下筷子去处理事情——这就是“临食废箸”的字面含义,比喻关键时刻被迫中断计划。
比如公司会议上,张经理正拿着提案准备发言,却被老板临时通知项目暂停。同事悄悄议论:“老张这真是临食废箸啊,准备了半个月的方案说停就停。”这里既点出了突发变故,又暗含对当事人努力的共情。
为什么这个成语值得关注? 它不只是描述“计划被打乱”,更强调“即将成功时遭遇意外”。就像爬山者离山顶只剩百米,突遇暴雨不得不折返。这种“差一点成功”的遗憾感,正是成语的独特表达力。
在家庭场景中也能找到例子。王阿姨炖了三小时的鸡汤刚要关火,孙子突然发烧送医,她转身就往外跑。邻居感叹:“临食废箸啊,可惜了那锅好汤。”这里既惋惜美食,更心疼老人付出的时间。
当代人如何避免“临食废箸”? 预案思维或许是个办法。就像程序员写代码时自动保存进度,我们在做重要事情时也可以预设应急方案。但生活总有意外,与其追求绝对控制,不如学会接纳变化——毕竟鸡汤凉了还能再热,孩子的健康才是首要。
我发现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于提醒我们:过度执着可能适得其反。就像拿着筷子盯着美食却不敢下筷的人,有时放下执念反而能发现新机会。当“临食废箸”成为常态,或许正是调整节奏的信号。
下次遇到突发状况,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像面镜子,既照见现实的无奈,也映出应对的弹性。计划中断不一定是失败,可能是生活给你的新选题,关键在于如何把放下的筷子,换成解决问题的另一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