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ǔ yào zhì fán
成语解释:举:提出;治:治理;繁:芜杂。指写文章时突出主要的,把芜杂的地方加以删除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乘一总万,举要治繁。思无定契,理有恒存。”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舉要治繁
英文翻译:To bring up the essentials and to cure the complex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要:[yào]1.重要:主要。紧要。险要。要事。要道。2.重要的内容:纲要。摘要。提要。择要记录。3.希望得到;希望保持:他要一台电脑。这本书我还要呢!4.因为希望得到或收回而有所表示;索取:要账。小弟弟跟姐姐要钢笔用。5.请求:她要我替她写信。6.助动词。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他要学游泳。7.助动词。须要;应该:路很滑,大家要小心!。早点儿睡吧,明天还要起早呢!8.需要:我做件上衣要多少布?。由北京到天津坐汽车要两个小时。9.助动词。将要:我们要出国旅游了。要下雨了。10.助动词。表示估计,用于比较:夏天屋子里太热,树荫底下要凉快得多。11.如果:明天要下雨,我就不去了。12.要么:要就去打球,要就去溜冰,别再犹豫了。[yāo]1.求:要求。2.强迫;威胁:要挟。3.同“邀”。4.又同“腰”。
治:1.治理:治家。治国。自治。治标。治本。治淮(淮河)。2.指安定或太平:治世。天下大治。3.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县治。府治。省治。4.医治:治病。我的病已经治好了。5.消灭(害虫):治蝗。治蚜虫。6.惩办:治罪。惩治。处治。7.研究:治学。8.姓。
繁:[fán]复杂;繁多:纷繁。繁星。[pó]姓。
“举要治繁”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抓重点、理乱麻”。比如工作中,老板突然丢给你五个任务,还要求今天全部完成。这时候与其手忙脚乱,不如先列个清单,标出哪些任务必须今天交、哪些可以明天补,这就是典型的“举要治繁”。
问:为什么非要先抓重点?假设你同时要处理客户投诉、部门报表和下周会议材料,如果先花半小时写报表,结果客户投诉升级了怎么办?这时候先安抚客户(重点),再处理紧急报表(次重点),最后准备会议材料(可协调),才是真正的高效。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家里水管爆了,厨房淹水,这时候你是先擦地板还是先关总闸?有次我家阳台漏水,我愣是拿着拖把狂擦十分钟,直到邻居提醒才想起关阀门。后来明白,处理问题就像剥洋葱,得先找到最外面的那层皮。
问:遇到复杂问题容易焦虑怎么办?去年团队接手新项目时,二十多页的需求文档看得大家头皮发麻。我们干脆把白板分成三块:核心功能(必须做)、优化功能(可以缓)、未来规划(先不管)。结果原本三周的工作,十天就搞定了框架——这方法现在成了我们组的标配。
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抓重点不等于完全放弃细节。就像做饭要掌握火候(重点),但放盐的时机(细节)也影响味道。我常跟实习生说:“先保证菜能熟,再研究怎么让它香。”这种分阶段的处理方式,反而能减少返工。
现代人总说“信息过载”,其实也是不会“举要治繁”的表现。手机弹出十条消息,先看工作群@自己的内容;购物车加满东西,先买必需品再考虑其他。有次我发现,关掉所有App推送后,工作效率反而提高40%。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断舍离”遇上“抓重点”吧。
最后想说,这个成语不仅是方法,更是思维训练。就像学骑自行车,开始总盯着脚下怕摔倒,后来学会看前方路况,自然骑得稳当。生活里的难题永远解决不完,但能抓住关键的那几件,其他问题常常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