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ǒng
  • w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ǔ zhǒng sī wàng

成语解释:举:抬起;踵:脚后跟;举踵:踮起脚跟。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脚后跟张望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盖闻中国至仁,德洋恩普……举踵思望,如怙旱之望雨。”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舉踵思朢

英文翻译:Holding the heel and thinking

举踵思望的意思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踵:1.脚后跟:接踵而至。2.在后面跟着;追随:踵其后。3.到:踵门相告。

思:[sī]1.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3.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姓。[sāi]〔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于思者如故矣”。

望:1.看;向远处看:他望了一眼就走了。一望无际。2.拜访;问候:拜望。探望。3.盼望;希望:渴望。丰收在望。4.声誉。也指享有声誉的人:威望。一乡之望。5.怨:怨望。6.指望子:酒望。7.介词。向;朝:他望我们点头微笑。8.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或十七):朔望(朔是初一)。

成语评论

最近有个成语总在我脑子里打转——“举踵思望”。那天等外卖的时候,看着手机地图上骑手的小红点越来越近,突然就想起这个词。这不就是现代版的举踵思望吗?我们踮着脚尖盼快递的样子,和古人站在城门口等家书的神态,跨越千年居然神奇地重合了。

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具体用在哪?举个真实场景吧。去年春节前,我在高铁站看到位银发奶奶,扶着栏杆不停张望出站口,手里攥着包好的韭菜盒子。当广播响起"G102次列车到站"时,她整个人都贴在了栏杆上。这画面就是"举踵思望"最好的注脚——那份混合着期待、紧张、欢喜的守望姿态。

为什么人们会不自觉地踮脚张望?我琢磨着,这动作藏着两重心理暗示:身体前倾代表渴望突破现状,脚跟离地暗示着随时准备行动。就像学生查分时不断刷新页面的手指,创业者等待投资回复时反复查看邮箱的眼神,都是现代社会的"举踵思望"。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数字时代演化出新形态。上周朋友开发的小程序上线,我们十几个人守着后台数据,每隔五分钟就刷新一次用户增长曲线。虽然没人真正踮起脚尖,但那种屏息凝神的劲头,和古人登高望远的姿态本质上如出一辙。

有研究说,适度的期待感能提升多巴胺分泌。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举踵思望"的状态往往伴随着甜蜜的焦灼。就像拆盲盒前的心跳加速,公布获奖名单时的掌心出汗,这种带着希望的等待,反而让结果的到来更具仪式感。

前两天看建筑展,发现古代望楼的设计特别有意思——每层都有外挑的观景台。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举踵思望"不只是个体行为,更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从烽火台到卫星通讯,我们始终在寻找更好的"踮脚"方式,只为早一刻看见牵挂的人与事。

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这个成语里的"思"字常被忽略。其实踮脚张望时,思绪早已飞到目光之前。就像暴雨天站在窗边等孩子放学的母亲,目光还没捕捉到人影,脑海里已经预演了擦头发、递姜汤的完整流程。这种身体与思维的双重奔赴,才是"举踵思望"最动人的地方。

最近开始用延时摄影记录楼下的公交站台,发现每天傍晚都有个穿红裙子的姑娘提前十分钟来等车。她时而刷手机,时而抬头张望,发梢被晚风撩起的瞬间,站台灯箱恰好亮起。这日常画面让我想起成语的生命力——科技再发达,总有些情感表达需要真实的肢体语言来完成。

"举踵思望"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