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ǔ jiǎ bù guī
成语解释:假:借;归:归还。本指长期借用一直不归还。后指长期告假不回来。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繁体字形:久叚不歸
英文翻译:appropriate sth. borrowed for the own use
久:1.时间长(跟“暂”相对):久别。久经锻炼。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2.时间的长短:你来了有多久?。历时三个月之久。3.姓。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成语「久假不归」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小王向同事借了一台相机,说好一周后归还,结果半年过去了,每次被提醒都找借口拖延。同事摇头叹气:“这真是‘久假不归’啊!”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字面理解就是“长期借用却不归还”。
为什么会有人“久假不归”?有时候是忘记,比如借了朋友的书随手一放,时间久了连自己都找不到;有时候是侥幸心理,觉得对方不计较就干脆占便宜。比如小张借邻居的梯子修屋顶,修完后梯子留在自家车库,心想“反正邻居没催,先用着吧”,结果一用就是两年。
这个成语能用在哪些场景?职场中,有人借用公司资源长期不还;生活中,朋友间借物不归还导致关系紧张。比如李阿姨借了社区活动室的投影仪,原本说办完讲座就还,结果活动室要翻新时才发现设备在她家积灰半年。负责人苦笑道:“您这是让我们体验成语现场教学了。”
如何避免成为“久假不归”的人?我的个人经验是:借物时立刻设手机提醒,比如在日历上标记归还日期;或者采用“以物换物”策略——借走别人的充电宝时,把自己的水杯押在对方那儿,用实物提醒自己履约。这种小技巧能有效培养守信习惯。
有趣的是,现在共享经济给这个成语增添了新内涵。有人租共享单车骑回家锁在楼道,本质上也是“久假不归”的现代版。这种行为看似占了小便宜,实际上可能被平台扣信用分,甚至影响今后租房、贷款。就像古人说的“贪小失大”,诚信始终是人际交往的硬通货。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背后的智慧:有借有还的循环才能让资源流动起来。图书馆的书若都被“久假不归”,知识就无法传播;朋友间的物品若总被滞留,信任就会瓦解。及时归还不仅是遵守承诺,更是维护关系网络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