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ǔ bié chóng féng
成语解释: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公坊却好多年不见了,说了几句久别重逢的话,招呼大家坐下,书僮送上茶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分别很久后再次见面
繁体字形:久别重逢
英文翻译:after being apart a long time
久:1.时间长(跟“暂”相对):久别。久经锻炼。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2.时间的长短:你来了有多久?。历时三个月之久。3.姓。
别:[bié]1.分离:告别。临别纪念。久别重逢。别了,我的母校。2.另外:别人。别称。别有用心。3.转动;转变:她把头别了过去。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4.姓。5.区分;区别:辨别。鉴别。分门别类。6.差别:天渊之别。7.类别:性别。职别。派别。级别。8.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胸前别着一朵红花。9.插住;用东西卡住:皮带上别着一支枪。把门别上。10.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11.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使不能正常行进:别车。12.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别冒冒失失的。你别走了,在这儿住两天吧。别一个人说了算。13.表示揣测,通常跟“是”字合用(所揣测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约定的时间都过了,别是他不来了吧?[biè]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多用于“别不过”):我想不依他,可是又别不过他。
重:[zhòng]1.重量;分量:举重。这条鱼有几斤重?2.重量大;比重大(跟“轻”相对):体积相等时,铁比木头重。工作很重。脚步很重。话说得太重了。3.程度深:情意重。病势很重。重伤。4.重要:重地。重任。5.重视:敬重。尊重。看重。器重。为人所重。重男轻女是错误的。6.不轻率:自重。慎重。持重。7.姓。[chóng]1.重复:重出。书买重了。2.重新;再:重逢。旧地重游。重写一遍。3.层:云山万重。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4.使重叠在一起;摞:把两领席重在一起。5.姓。
逢:1.遇到;遇见:相逢。逢场作戏。千载难逢。每逢佳节倍思亲。2.姓。
提到“久别重逢”,你会想到怎样的场景?比如中学同学毕业后各奔东西,二十年后在街角咖啡店偶遇,两人相视一笑的瞬间,算不算“久别重逢”?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它既包含时间沉淀的重量,又带着意外惊喜的温度。
有人问:“久别重逢只能用于熟人吗?”其实不然。去年我在机场遇到十年前教过我的外教,尽管他早已忘记我的名字,但当他说出“你当年总坐在第三排”时,那种跨越时空的连接感,同样符合这个词的意境——重点不在关系的亲疏,而在重逢本身带来的情感震荡。
现代人总说通讯发达让重逢变容易了,但视频通话里的“天天见”,和捧着热茶面对面说“这些年你过得怎样”,终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上个月陪父母整理老相册,翻到他们知青时期与战友的合影。母亲指着泛黄照片说:“前年聚会时,老张头一眼就认出我耳后的胎记。”这种历经岁月冲刷仍能辨认的细节,才是久别重逢最动人的注脚。
有个有趣的思考:在高铁三小时能横跨半个中国的今天,“久别”的时间尺度是否在缩短?我反倒觉得,正因为生活节奏加快,那些需要积攒数年才能酝酿的重逢故事,反而显得愈发珍贵。就像去年表姐结束海外工作回国,小外甥盯着视频里“会动的妈妈”看了半天,突然伸手去摸屏幕——这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新型久别重逢?
最近听说AI技术能模拟故人声音,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宝玉重逢黛玉的片段。若真能通过科技手段“重逢”,那种真实感是否会冲淡情感浓度?或许就像再逼真的全息投影,也比不上重逢时对方掌心的温度。人与人的相遇,终究要在时空经纬中留下真实的刻痕才够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