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īng pīng pāng pāng
成语解释:象声词,形容响声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4回:“乒乒乓乓,如同阵前炮响;轰轰烈烈,却似锣鼓齐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声响
繁体字形:乒乒乓乓
英文翻译:clatter
乒:1.拟声词。枪声或物体撞击的声音。2.指乒乓球:乒坛。
乒:1.拟声词。枪声或物体撞击的声音。2.指乒乓球:乒坛。
乓:形容枪声、关门声、东西砸破声等:~的一声枪响。乒乒~~响成一片。
乓:形容枪声、关门声、东西砸破声等:~的一声枪响。乒乒~~响成一片。
“乒乒乓乓”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周末早上邻居装修,电钻声夹杂着锤子敲墙的动静,乒乒乓乓响了一上午。这种拟声词特别适合描述密集、清脆的碰撞声,比如厨房里锅铲翻炒的声音,或者小孩打翻积木桶的瞬间。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和“叮叮当当”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声音的质感。“乒乒乓乓”更偏向硬物短促的撞击,像是碗碟相碰或乒乓球弹跳;而“叮叮当当”常用来形容金属晃动产生的连续声响,比如钥匙串摇晃或是风铃摆动。
记得去年看社区乒乓球赛,两位大爷的球拍在桌上来回抽杀,白色小球弹在台面上发出密集的“乒乒乓乓”声,旁边围观的人边叫好边跟着节奏点头。这个场景让我突然意识到,中文里的拟声词就像声音的调色盘——不需要复杂解释,四个字就能让人脑补出具体画面。
为什么中文里有这么多拟声词?我觉得这和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声响的敏感有关。古人用“淅淅沥沥”描摹雨声,用“窸窸窣窣”表现草动,这种对声音的细腻捕捉延续到今天,让“乒乒乓乓”这样的词语依然鲜活。下次听到类似声响时,不妨停下脚步感受下,说不定能发现藏在日常噪音里的节奏感。
生活中这些热闹的声响,其实藏着独特的生命力。就像夏夜冰雹砸在遮阳棚上的乒乒乓乓,乍听让人心烦,细品却有种暴雨奏鸣曲的酣畅。有时候杂乱无章的声响组合,反而比精心编排的音乐更触动人心——这大概就是生活本身的韵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