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éng xū kě jīng
成语解释:乘:趁;虚:空虚;惊:惊吓。趁敌人空虚可以恐吓他
成语出处:《投笔肤谈·达权》:“乘分可图,乘虚可惊,乘敌可取。”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战争或处事等
繁体字形:乗虚可驚
英文翻译:Take advantage of emptiness
乘:[chéng]1.骑;坐(交通工具):乘马。乘车。2.趁;就着:乘便。乘隙。3.运算方法之一。最简单的是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的数的运算。4.佛教的教理和教派:大乘。小乘。[shèng]1.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千乘之国。2.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泛指一般史书:史乘。野乘。
虚:1.空;空虚:弹不虚发。乘虚而入。2.不符合真实情况:弄虚作假。3.不自满:谦虚。4.害怕;勇气不足:心虚。胆虚。5.副词。白白地:虚度。6.虚弱:气虚。体虚。7.指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道理:务虚。8.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哎,说到“乘虚可惊”这个成语,你可能会挠头:“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简单来说,它形容的是抓住对方的弱点或漏洞,用出其不意的方式制造威胁或压力。举个栗子,就像下棋时对手突然偷袭你的空当,你一拍大腿:“哎呀,这下被拿捏了!”
那这成语实际怎么用呢?比如职场上,同事A发现同事B最近家里有事、工作分心,于是主动揽下关键项目,让领导注意到B的“不在状态”。这时候可以说:“他这招乘虚可惊,直接影响了升职考核的结果。”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有点“趁你病,要你命”那味儿?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趁火打劫’有啥区别?”嘿,问得好!虽然都是利用对方弱点,但“乘虚可惊”更偏向心理震慑——比如古代打仗时,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表面虚张声势,实则利用对方“疑心病”的弱点。说白了,玩的是心跳,拼的是脑力!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策略用多了会不会翻车?我个人觉得啊,就像吃辣椒——偶尔提味可以,顿顿吃准上火。比如朋友吵架时翻旧账戳痛点,看似“一招制敌”,实际上可能彻底撕破脸。所以啊,关键得看场合和动机,别把聪明用成了算计。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物业总拖延修路灯,业主们干脆在业主群直播“摸黑摔跤现场”,结果第二天工人就来加班了。这种用事实漏洞倒逼解决问题的操作,你说算不算现代版“乘虚可惊”?要我说,这可比硬刚有效率多了,还带着点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呢!
说到底,“乘虚可惊”就像把双刃剑。用对了是破局妙招,用岔了可能变成捅刀黑手。咱普通人过日子,与其总想着抓别人小辫子,不如把精力放在夯实自己的“防御工事”上。毕竟老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