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ǔ jiǔ guī yī
成语解释: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
成语出处:秦兆阳《回答》:“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虽说有点霸道,九九归一,也是生活逼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分句;指归根到底
繁体字形:九九歸一
英文翻译:when all is said and done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九九归一”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讲的是复杂的事物最终会回到根本。比如小时候做数学题,老师总说“不管题目多绕,最后都得回到加减乘除”——这不就是九九归一吗?
举个例子:一家创业公司初期追求产品功能多样化,但用户反馈却说“操作太复杂”。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砍掉多余功能,回归“解决核心问题”的初心。你看,从加法做到减法,最后集中一点突破,这不正是九九归一的现实版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归一”?就像做菜放调料,盐放多了加水,水多了加菜,最后整锅汤味道反而变淡。这时候聪明的做法是关火重新调味——与其在复杂里打转,不如回到起点找答案。现代人常说的“断舍离”,本质上也是这个道理。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越是发达的社会,“九九归一”的应用越普遍。比如手机从按键式发展到全面屏,最近又开始流行折叠屏,看似在创新,实则始终围绕“便携+大屏”的核心需求。这说明事物发展像弹簧,看似在延伸,其实始终被基础逻辑牵引。
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试试“逆向拆解”:把层层叠叠的包装纸撕开,看看里面的盒子到底长什么样。这个方法帮我解决过职场沟通的难题——当邮件往来变成拉锯战时,直接约对方喝咖啡面谈,往往三句话就能说清关键。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家厨房里最常用的三件厨具是什么?答案可能比你想象中简单。生活需要多样性,但更需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这或许就是九九归一带给我们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