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ǐ ér mǎ yī
成语解释:乞儿:乞丐;马医:兽医中专治马病的人。旧指卑贱的人。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卑贱的人
繁体字形:乞兒馬醫
英文翻译:Beggars and horse doctors
乞:1.向人讨;乞求:乞怜。乞食。乞援。2.姓。
儿:1.雄性的:儿马。儿狗。2.后缀(注音作r)。3.名词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a)表示小:盆儿、棍儿、窟窿儿、小车儿。b)表示词性变化:吃儿、盖儿、卷(juǎn)儿(动词名词化);亮儿、尖儿、零碎儿(形容词名词化)。c)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门儿、根儿、油水儿。d)区别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儿(海洛因),老家—老家儿(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4.少数动词的后缀:玩儿。火儿。参看〖儿化〗。“兒”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医:1.医生:军医。牙医。延医诊治。2.医学:中医。西医。医科。他是学医的。3.医治:医术。他把我的病医好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根本办法。4.姓。
“乞儿马医”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它背后藏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连乞丐和马医这样看似毫无关联的人,也能产生交集?
举个例子:老张创业失败后身无分文,却在桥洞下遇到个会修自行车的流浪汉,两人合作开了家修理铺。这不正是现代版“乞儿马医”吗?乞丐的生存智慧遇上手艺人的专业技能,竟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这个成语其实在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本没有固定的价值标尺。就像去年社区组织的“技能交换市集”,退休教师教英语换水电工修水管,博士生辅导功课换保洁阿姨整理房间。当社会角色暂时褪去,每个人都能成为他人的“马医”,也都有需要求助的“乞儿时刻”。
有个细节值得玩味:古代马医虽不算高贵职业,但掌握着维系交通命脉的技术。这让我想到现在的外卖骑手群体,他们穿梭在城市毛细血管中,既是最熟悉道路的“活地图”,也是突发情况时最先伸出援手的“城市侠客”。职业光环会蒙蔽我们发现价值的眼睛。
或许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认知:困境中的互助远比身份标签更珍贵。就像暴雨天便利店老板免费提供的雨伞,像凌晨代驾司机顺手帮醉汉叫的出租车。这些微小善举,都在演绎着当代社会“乞儿马医”的共生哲学——当我们放下成见,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微光。
下次路过街角修鞋摊时不妨多看一眼,那位老师傅说不定藏着令人惊叹的人生故事。生活这本大书里,真正的智慧往往写在那些被忽视的页面上。